[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导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7937.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刚;叶栩娜;宋固全;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B28B1/14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导光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预制树脂单元作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1世纪初匈牙利的 率先在赋予水泥基材材料透光功能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国内外就掀起了导光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热潮。
世界专利《Building block comprising light transmitting fibres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Pub. No.:WO/2003/097954)公开了采用在水泥中植入光纤发明导光水泥或导光混凝土LiTraCon,中国专利《发光透光水泥基材料》(公开号:CN101805608A)公开了王信刚采用发光粉和光纤解决水泥基材料发光透光问题的方法,中国专利《应用光纤平行排列法制备水泥基透光材料的方法》(公开号:CN102166779A)和《应用纺织光纤技术制备透光混凝土方法》(公开号:CN102166780A)分别公开了采用玻璃质多模光纤和有机质多模光纤作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的方法。上述采用各种光纤做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的方法,其成本可能逐渐降低,但其光纤植入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008年,意大利水泥集团采用特殊树脂作导光材料制备出了一种导光混凝土i.light,主要由不透光的水泥和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特殊树脂组成,其透明度可达10%~20%之间。到目前为止,意大利水泥集团也没有透露更多的导光混凝土i.light的技术资料。
目前,导光混凝土的制作和应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导光材料的选型问题;二是导光材料的植入问题;三是导光混凝土的成本问题。
本发明采用预制树脂单元作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采用预制树脂单元作导光材料制备的导光混凝土比采用光纤作导光材料制备的导光混凝土更便宜,并且透光树脂比光纤具有更广的视角,捕捉光的能力更强,提高了导光混凝土的透明度。采用预制树脂单元作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具有透光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能起到采光、节能、装饰的多重作用,对于导光混凝土是一次新的技术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预制树脂单元作导光材料来制备导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导光混凝土中导光材料的选型、植入问题以及导光混凝土的成本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树脂导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起导光作用的预制树脂单元和起基体作用的自密实水泥砂浆两部分组成,其两者外表面的面积比例为15%~30%。
上述树脂导光混凝土中起导光作用的预制树脂单元是采用透光率≥90%的树脂、引发剂、促进剂组成,并在模具A中浇注制备而成,其组分的重量份为:树脂1.0份、引发剂0.03~0.05份,促进剂0.01~0.03份;所述的透光率≥90%的树脂采用196号邻苯普通树脂或195号透光型树脂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采用氧化环已酮糊或过氧化甲乙酮中的一种,所述的促进剂采用异辛酸钴或环烷酸钴中的一种。
上述树脂导光混凝土中起基体作用的自密实水泥砂浆是采用强度等级为C60~C80的自密实水泥砂浆在模具B中浇注制备而成。
上述树脂导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先将树脂、引发剂、促进剂按比例配制成透光树脂,再将透光树脂浇入模具A中,以预制树脂单元,待其硬化后拆模,并将预制树脂单元放入制备导光混凝土的模具中;然后配制自密实水泥砂浆,将其浇入模具B中,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最后经抛光打磨,即可制备出树脂导光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刻槽后的用于预制树脂单元的模板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中放入长方块后的用于预制树脂单元的模板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组装的模具A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预制树脂单元的示意图。
图5 是本发明中组装的模具B的示意图。
图6 是本发明中将预制树脂单元放入模具B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树脂导光混凝土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权利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7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