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及相应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5560.6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R.菲克斯;A.克劳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B81B1/00;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丁永凡,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机 固体 电解质 传感器 装置 相应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具有:
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所述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带有前侧(VS;VSa;VSb)和背侧(RS;RSa;RSb);
第一多孔电极(E1,E1',E1'')和第二多孔电极(E2;E2';E2'');以及
嵌在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E1',E1'')与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E2';E2'')之间的固体电解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中承载衬底(1)具有用于固定膜区域(B)的敞开的内腔(K)并且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内腔(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承载衬底(1a)具有经多孔化的区域(PO),在所述区域(PO)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和嵌在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与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之间的固体电解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承载衬底(1b)具有闭合的内腔(CV)并且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闭合的内腔(CV)。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是晶片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其中晶片由Si、SiC或蓝宝石构成。
7.一种用于微机械固体电解质传感器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提供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所述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带有前侧(VS;VSa;VSb)和背侧(RS;RSa;RSb);
将第一多孔电极(E1,E1',E1'')和第二多孔电极(E2;E2';E2'')以及嵌在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E1',E1'')与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E2';E2'')之间的固体电解质(5)涂覆到微机械承载衬底(1;1a;1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载衬底(1)设置有敞开的内腔(K)并且涂覆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使得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内腔(K)。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载衬底(1a)设置有经多孔化的区域(PO),在所述区域(PO)的上方涂覆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和嵌在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与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之间的固体电解质(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载衬底(1b)设置有闭合的内腔(CV)并且涂覆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使得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闭合的内腔(CV)。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内腔(K)之前在承载衬底(1)的前侧(VS)上设置辅助膜(50),接着刻蚀所述内腔(K),随后将固体电解质(5)和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设置在所述前侧(VS)上,之后将辅助膜(50)从所述背侧(RS)开始去除并且最后涂覆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使得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内腔(K)。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内腔(K)之前将所述固体电解质(5)和所述第一多孔电极(E1)设置在所述前侧(VS)上,接着将辅助膜(55)设置在所述承载衬底(1)的前侧(VS)上,随后将所述内腔(K)刻蚀,之后涂覆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使得所述第二多孔电极(E2)穿过所述内腔(K),并且最后去除在所述前侧(VS)上的辅助膜(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5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