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9527.2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葛祥;荣海娜;李俊刚;程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稀疏 分解 雷达 信号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电子侦察接收机接收雷达脉冲信号,经由射频到中频的降频和A/D采样处理后,得到待识别的具有不同脉内调制方式的雷达信号S(t),再在信号处理模块中对信号S(t)进行处理,识别出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方式并输出,所述对雷达信号S(t)进行处理的具体作法包括:
(1)、雷达信号特征提取:采用基于复合差分进化算法的稀疏分解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包括时域衰减系数、频域衰减系数和时-频联合系数三种特征;
(2)、采用自底向上二叉树支持向量机BUBTSVM对雷达信号进行识别,通过设计、训练BUBTSVM分类器,将1)所获得的雷达信号特征样本输入到BUBTSVM底层的每个二分类SVM分类器上,再根据SVM的分类结果,选出进入到上一层二分类SVM的类型,直到到达二叉树顶端,最终选出的类别即为识别出的雷达信号,即获得输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基于稀疏分解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复合差分进化算法的稀疏分解包含以下步骤:
(1)稀疏分解算法初始化:分解次数H,当前分解次数h;复合差分进化算法初始化:进行种群大小N、进化代数T、交叉因子池C、变异因子池F以及试验向量产生策略池的初始化;
(2)使用复合差分进化算法搜索原子,直到进化代数大于T,则保存本次分解所获得的最佳原子;
(3)采用步骤(2)中剩余信号R继续进行分解,直到分解次数大于2,获得2个时域最佳原子aT(1)、aT(2);再重复上述步骤,获得2个频域最佳原子aF(1)、aF(2);
(4)采用所获得的最佳原子aT(1),aT(2),产生信号的时域衰减系数 TDC、频域衰减系数FDC和时-频联合系数TFC三个特征值,即
其中,Rt(h)为时域信号第h次分解的残余部分,Rt(0)=S(t),且
Rt(1)=Rt(0)-<Rt(0),aT(1)>aT(1)(5)
Rf(h)为频域信号第h次分解的残余部分,Rf(0)=F(f),且
Rf(1)=Rf(0)-<Rf(0),aF(1)>aF(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95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将条码信息自动转换为EPC编码的读写设备
- 下一篇:人眼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