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白细胞介素29成熟肽第35位精氨酸定点突变为赖氨酸的变异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8216.4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葛春蕾;郑海军;陆源;朱荣;邬敏辰;吴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1 | 分类号: | C12N15/81;C12N15/20;C12N1/19;C07K14/555;C12P21/02;C12R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细胞 29 成熟 35 精氨酸 定点 突变 赖氨酸 异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白细胞介素29成熟肽第35位精氨酸定点突变为赖氨酸的变异体(hIL-29G)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人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又称为干扰素λ1(interferonλ1,IFN-λ1),其与IL-28A和IL-28B同属IFN-λ家族(IFNλs)。
人IL-29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复合物结合,起始信号的转导和发挥生物学作用。IL-29的受体是一种异二聚体型II类细胞因子受体,由IL-10受体β亚基(IL-10Rβ也称IL-10R2)和一种II类孤儿受体链(即IL-28Rα)组成,其中IL-10Rβ也是IL-10和IL-22受体组成部分,IL-28Rα或IFN-λR1则决定与IL-29结合的特异性,并且可能介导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人IL-29与I型干扰素共享相同的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激活相同的Jak-STAT(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oftranscription)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一组共同的基因表达。IL-29首先与其受体结合,启动信号级联反应,经过多步磷酸化反应,激活STAT2,导致干扰素-激活基因因子3复合物(IFN-stimulated gene factor3complex,ISGF3)与干扰素激活反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ISRE)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因此,IL-29表现出一些与I型干扰素相同的性质,如抗病毒、抗增殖、体内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
人IL-29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进行表达,在人血液、大脑、肺、胰脏及睾丸中也有低水平的表达。不同起源的造血和非造血细胞被各种病毒感染后,可诱导表达IL-29,目前已发现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心肌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仙台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单链(+)RNA病毒、双链DNA病毒等可诱导感染细胞表达IL-29。
IFN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第一个克隆化和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细胞因子。目前,IFN主要用于某些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但对不同的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的疗效差异很大,且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IL-29的功能与I型IFN有一定相似,而且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靶细胞,它们可作为I型(IFN-α、IFN-β)或II型(IFN-γ)IFN的替代品或辅助品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在肿瘤、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子识别是分子间专一性的结合过程,人们所熟悉的分子识别的三个模型包括抗体与抗原、配体与受体、酶与底物的结合。本发明中,以理论设计的IL-29变异体及野生型IL-29作为配体,采用计算机模拟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预测变异体与受体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结合自由能,根据结合自由能的正负来选择和确定定点突变位点。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IL-29成熟肽的35位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时,该变异体与受体相结合的结合自由能低于野生型IL-29与受体相结合的结合自由能,由此选择对IL-29成熟肽的第35位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白细胞介素29成熟肽第35位精氨酸定点突变为赖氨酸的变异体(hIL-29G)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