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8203.7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雷啸春;黄忠荣;骆大国;聂勋伦;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08 | 分类号: | B22F5/08;B22F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82 重庆市大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起动 棘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技术方法是,对于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均以钢材为原料锻造再机械加工制得,具体步骤为:以20CrMo或20CrMnTi圆钢为原料,依次经过:1.下料-2.锻造(模锻)-3.正火(去应力)-4.表面处理(去氧化皮)-5.车加工(车一端面、内孔)-6.车加工(车另一端面、台阶)-7.铣加工(铣斜面)-8.拉削加工(拉内孔花键)-9.钻加工(钻圆点)-10.铣加工(铣端面棘齿)-11.热处理(渗碳淬火回火)-12.表面处理(去氧化皮)等十多道工序加工制得。
但上述传统的技术对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方法存在的缺陷为:加工余量大,造成钢铁材料资源浪费;加工工序过程多,加工周期长,造成能源和人力资源浪费;外观表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一致性差;铣端面棘齿和拉内孔花键制作生产效率低,刀具磨损快、质量不稳定、刀具消耗大、钢材消耗大、成本高。各机构也尝试用其他方法制备,试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一直效果不理想,甚至生产出的起动棘轮达不到基本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无机械切削加工,且生产效率高的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方法,制得的产品端面棘齿使用啮合精度高、力学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起动棘轮的制造方法,以金属粉末为原料在模具中压制成型后进行烧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的压力为80~115吨,所述压制的脱模保护压力为9~15吨。能有效避免压制模具的回弹力对产品产生的影响,能有效避免产品产生裂纹。优选地,压制产品密度为6.67~7.29g/cm3。
上述烧结的工艺条件包括烧结温度:900~1250℃;烧结进炉至出炉时间:3~10小时;烧结气氛:氮氢混合气体。
上述金属粉末为铁粉、铜粉、镍粉和钼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优选地,铁粉为粉末冶金用铁粉,如:还原铁粉FHY100.25、还原铁粉FHY100.27、还原铁粉FHY80.25、还原铁粉FHY80.27、雾化铁粉LAP100.29、雾化铁粉FSY100.28、雾化铁粉FSY200.30、雾化铁粉FSY100.30、雾化铁粉300W、雾化铁粉HAP100.30等粉末冶金用还原铁粉或雾化铁粉。铁粉外观为:银灰色细粉末,铁:≥98.5%,Mn:≤0.4%,Si:≤0.15%,C:≤0.05%,S:≤0.025%,盐酸不溶物:≤0.4%,氢损:≤0.45%,松装密度:2.4~3.05g/cm3流动性:≤35s/50g,粒度为:80~200目。上述铜粉为电解铜粉,如:电解铜粉FTD1、电解铜粉FTD2、电解铜粉FTD3等电解铜粉。Cu 粉外观为:浅玫瑰红色微细粉末,铜:≥99.7%,Fe:≤0.02%,0:≤0.20%,C:≤0.05%, S:≤0.004%,水份:≤0.05%,硝酸处理后灼烧残渣:≤0.05%,松装密度:1.2~2.3g/cm3流动性:粒度为:-200目。钼粉为钼铁合金粉,如:钼铁合金粉FeMo60A、钼铁合金粉FeMo55A、钼铁合金粉FeMo50A等钼铁合金粉或钼粉。钼铁合金粉外观为:深灰色微细粉末,钼:≥55%,S:≤0.1%,P:≤0.08%, C:≤0.03%,Si:≤1.0%,水份:≤0.05%,粒度为:-200目。镍粉为羰基镍粉,如:羰基镍粉FTN-4、羰基镍粉FTN-5、羰基镍粉T123、羰基镍粉H123等。羰基镍粉外观为:深灰色微细粉末,镍:≥99.68%,Fe:≤0.01%,0:≤0.15%,C:≤0.1%,水份:≤0.05%,松装密度:0.5~2.7g/cm3,粒度为:-325目。
为了提高产品机械性能,上述金属粉末中加有石墨粉,所述石墨粉为粉末冶金用石墨粉。优选为鳞片石墨粉GF-1、鳞片石墨粉F-1、胶体石墨粉F-2、胶体石墨粉F-特2等粉末冶金用石墨粉。石墨粉外观为:黑灰色微细粉末,固定碳:≥99%,水份:≤0.2%,灰份:≤0.7%,挥发份:≤0.2%,硫:≤0.1%,酸溶铁:≤0.5%,粒度:-325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