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磷ZSM-5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7986.7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王殿中;罗一斌;慕旭宏;舒兴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9/40 | 分类号: | C01B3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sm 分子筛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含磷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无钠体系合成的含磷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ZSM-5分子筛是具有MFI结构的高硅中孔分子筛,它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裂化、芳构化、烷基化等石油化工重要单元。磷改性ZSM-5更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高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在催化裂化、烷基化等反应过程得到广泛应用。
ZSM-5分子筛的合成体系通常采用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来形成适合分子筛晶化所需的碱性环境,合成的分子筛为钠型ZSM-5,必须经过离子交换才能转变成氢型分子筛催化剂。离子交换工序产生大量氨氮污水或含酸废水,对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环保压力。
CN1935652A公开的合成方法,是通过导向剂溶液、采用液体硅源和液体铝源水热晶化制得ZSM-5分子筛,导向剂溶液以四丙基溴化铵或四丙基氢氧化铵作第一有机碱模板剂,反应混合液以环状分子胺-六亚甲基亚胺或哌啶或两者的混合物作第二有机碱模板剂,该合成方法省掉离子交换工序,没有含铵氮废水排放。
CN1715186A公开了一种小晶粒ZSM-5沸石的制备方法,是将硅铝胶颗粒与有机模板剂的水溶液混合物进行水热晶化。该方法在合成体系中避免使用含钠离子的原料,从而减少了铵交换、过滤、焙烧一系列过程,提高了沸石产物的收率,简化了生产流程。该制备方法采用固体硅铝胶做原料,单釜产率高,但是硅铝胶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固体硅源进行低成本、单釜产率高的、简化流程的、直接合成含磷ZSM-5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含磷ZSM-5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季铵碱与脂肪胺的摩尔比为4~10:1的有机模板剂与铝源混合,混合物中有机模板剂与铝源中的Al2O3的摩尔配比为0.2~40:1,将混合物在密闭反应釜中于50~190℃下处理0.1~5小时后冷却,得到中间产物,所说的铝源选自磷酸铝分子筛和/或硅磷铝分子筛;
(2)将步骤(1)的中间产物与硅源和水混合均匀,混合物中以摩尔计SiO2/Al2O3=20~300,H2O/SiO2=6~10;
(3)将步骤(2)的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釜中100~200℃下处理10~120小时,回收得到含磷ZSM-5分子筛产物。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无钠体系合成含磷ZSM-5分子筛的方法,减少了现有含钠技术体系得到氢型ZSM-5分子筛所需要铵交换、过滤、焙烧一系列过程,磷改性ZSM-5更需要磷酸盐浸渍、干燥、焙烧等步骤制得。本发明是以无钠离子的原料作为合成原料,先让含磷元素的铝源与模板剂的混合物经历水热处理过程,再与硅源混合物处理;采用了与现有无钠技术体系不同的合成工艺路线,摒弃高成本的硅铝胶作为硅源和铝源,可以直接得到含磷ZSM-5分子筛,降低了合成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有机模板剂先与含有磷元素的铝源相互作用,形成带有模板作用的铝酸铵,在水热条件下,与逐步解聚的硅胶作用成核,磷在合成体系中与铝相互作用,直接参与晶核的形成,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硅胶完全解聚,分子筛完成晶体生长。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分子筛晶化后,过滤得到的母液还可以继续应用在分子筛的制备中,既进一步降低分子筛合成成本,同时也减少排放污染。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磷非均匀分布的含磷的ZSM-5分子筛。该分子筛的SiO2/Al2O3摩尔比30~280,相对结晶度至少为80%,分子筛中磷含量以五氧化二磷计为0.01~6重量%,分子筛中的磷含量采用X射线荧光法测定,分子筛中表示磷分布的特征值为D,D=P(S)/P(C),D为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7的一个值、优选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6的一个值,其中,所说的P(S)表示分子筛晶粒从边沿向中心方向六分之一处的磷含量,所说的P(C)表示分子筛晶粒中心的磷含量,磷含量采用TEM-EDX方法表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含磷ZSM-5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7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冷镦机尾料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手动钢筋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