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腔结构的亚微米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4346.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6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张翔;廖慧敏;陈建军;龚旗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张肖琪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结构 微米 表面 离激元分束器 | ||
1.一种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包括:金属薄膜(1);在金属薄膜(1)上设置有穿透金属薄膜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纳米缝(2);在纳米缝的一侧设置有纳米沟槽(3),形成非对称纳米单缝;在纳米沟槽的下方集成金属-介质-金属MIM垂直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沟槽(3)的一侧壁与纳米缝(2)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法布里-珀罗谐振腔FP谐振腔,调节所述FP谐振腔的长度LFP,调节纳米单缝激发的SPPs向纳米沟槽(3)方向传播且从纳米缝(2)方向透射出的成分与向纳米缝(2)方向直接传播的成分之间的相位差,当相位差等于π的奇数倍时,二者相干相消,对应FP谐振腔的消光波长λF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FP谐振腔的深度hFP,调节纳米单缝激发的SPPs向纳米沟槽(3)方向传播成分的强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FP谐振腔的长度LFP,改变FP谐振腔的消光波长λFP。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IM垂直腔(4)的宽度Wcav小于纳米沟槽(3)的宽度,并且300nm≤Wcav≤50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IM垂直腔(4)位于纳米沟槽的下表面之间且距离两端≥50nm的任意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IM垂直腔(4)的深度Hcav决定MIM垂直腔的共振波长λMI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其特征在于,λMIM≠λFP,当入射光的波长在MIM垂直腔的共振波长λMIM附近,主要向纳米缝方向的单向激发SPPs;当入射光的波长在FP谐振腔的消光波长λFP附近,主要向纳米沟槽方向的单向激发SP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3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