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黄姜冷藏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1054.1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关文强;唐闻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A23B7/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地址: | 云南省曲靖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姜 冷藏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姜冷藏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调味料,在我国也广泛种植。而小黄姜是小种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切面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药用价值和良好的风味受到人们喜爱,既是佐餐佳品,又对肠胃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被认定为药食兼用产品。小黄姜个体相对较小,芽头多,质细,纤维少,饱满,色味鲜美,香辣味浓,粉多肉厚,含油量高,主产于我国西南部,种植历史悠久。我国云南省“罗平小黄姜”商标已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审定,也被认定为我国地理保护标志保护产品。
日前,小黄姜采后主要采用堆藏、埋藏等传统方法进行贮藏,即将小黄姜直接堆于室内、或者埋入土中进行常温贮藏。然而小黄姜种植地区冬春气温较高,采用传统法贮藏过程中,生产成本比较低,节省资金,但容易出现发芽、生虫和霉变的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贮藏期仅2-3个月,难以长期贮藏,不利于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在我国生姜的窖藏、埋藏等传统方法贮藏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虫害和霉烂,有生产中通过使用违规或违禁农药进行处理,从而影响到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关于小黄姜的规模化冷库贮藏尚属空白,采用植物精油保鲜剂保鲜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小黄姜冷藏保鲜方法,该方法能够延显著长小黄姜保鲜期贮藏期,且绿色安全,无污染、无毒无害,运行费用成本低。
对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姜冷藏保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 小黄姜经采收、挑选、装入内衬为聚乙烯塑料薄膜的箱;
(2) 加入植物精油保鲜剂,封口;
(3) 在低于16℃条件下贮藏和流通。
优选的是,其中聚乙烯塑料薄膜内衬为0.03mm-0.05mm厚。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精油保鲜剂由丁香油、肉桂油、香茅油的一种或几种的植物精油与含有β-环糊精或活性炭的固体吸附剂相混合制备而成。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将15%-20%重量的植物精油(更优选为丁香精油:肉桂精油:香茅精油重量比=0-3:0-3:0-4)与80%-85%的固体吸附剂(更优选为β-环糊精:活性炭重量=0-5:0-5)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将粉状混合物装入无纺布小袋中,每小袋重量为2-20g。
优选的是,根据箱中小黄姜重量加入植物精油保鲜剂,即1kg生姜用0.01mL~0.1mL植物精油保鲜剂,即1kg生姜使用固体精油保鲜剂的重量为0.05~0.5g之间。优选的是,将所述生姜进行预冷6-24小时再加入植物精油保鲜剂
优选的是,贮藏温度为10-15℃,更优选为13℃。
优选的是,所述生姜为小黄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冷藏与植物精油保鲜剂配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黄姜保鲜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可以有效杀死导致小黄姜虫害的异形眼蕈蚊的成虫和幼虫(姜蛆),同时还可以通过化感作用防止小黄姜的发芽,从而可以显著的延长小黄姜的保鲜时间。本发明的冷藏保鲜方法,可以使小黄姜的保鲜期从传统埋藏法的3个月左右延长到10个月。具体来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还可以体现在:(1)绿色安全:本发明所使用的主要成分均无污染、无毒无害,对果蔬、人类和环境均不会产生污染,符合当前绿色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2)操作方便、实用:本发明是在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小黄姜贮藏特性,加入出袋装植物精油保鲜剂,基本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流程和人工,运行费用成本低;(3)效果显著、应用范围广:以小黄姜为例,经过试验处理,与对照相比,本发明能够显著的延长小黄姜贮藏保鲜时间,保鲜期由传统埋藏法的3个月左右延长到10个月。本方法还可用于各种生姜的贮藏保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
实施例一:
取等量丁香精油、肉桂精油、香茅精油各1份混合,加入4倍重量的β-环糊精中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搅拌10分钟,分装到无纺布小袋中,每袋10g,密封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铝合金门窗框架结构
- 下一篇:割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