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棉毡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1058.1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顾春生;秦玉波;陈昭峰;吴会国;李振伟;张慧琴;蒋代才;陈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瀚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18 | 分类号: | D04H1/4218;D04H1/60;C03C13/06;C03B37/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玻璃纤维棉毡,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SiO2:63.0至66.0份,
Al2O3:1.5至2.0份,
CaO:6.5至7.5份,
MgO:2.5至3.5份,
Na2O:15.5至17.0份,
K2O:0.5至1.0份,
B2O3:6.5至8.0份,
粘结剂:10.0至20.0份,
所述玻璃纤维棉毡的密度为9.3至22千克/立方米,厚度为10至30毫米。
2.一种玻璃纤维棉毡,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
SiO2:64.0份,
Al2O3:1.8份,
CaO:7.0份,
MgO:3.0份,
Na2O:16.0份,
K2O:0.8份,
B2O3:7.3份,
粘结剂:15.0份,
所述玻璃纤维棉毡的密度为9.5千克/立方米,厚度为14毫米。
3.一种玻璃纤维棉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将以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混合形成混合料:
石英粉:35.0至40.0份,
长石:5.0至12.0份,
硼砂:9.0至14.0份,
方解石:1.0至3.5份,
白云石:6.0至8.0份,
纯碱:11.0至14.0份,及
平板玻璃:15.0至25.0份,
将混合料加入窑炉的熔化池中进行熔化处理,制得玻璃液;
将玻璃液经漏板、离心盘,送入离心机中进行纺丝处理,得到直径均匀的玻璃纤维,同时,设置在离心机出口处的喷雾环将水和粘结剂以雾状形式喷射到玻璃纤维表面上,所述喷雾环中充满了压力为0.35至0.45兆帕的压缩空气;
将喷射好粘结剂的玻璃纤维送入集棉机,控制集棉机的摆动频率为15至25次/分钟,摆幅为120至150毫米,控制负压风机的转速为800至1200转/分钟,玻璃纤维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落到集棉机上形成玻璃棉层;
将铺好的玻璃棉层通过输送设备输送到固化炉内,控制固化炉内的温度为200至270度,固化时间为4至8分钟;
经过固化炉固化后的玻璃棉层即为玻璃纤维棉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玻璃纤维棉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石英粉:38.0份,
长石:8.0份,
硼砂:12.0份,
方解石:2.0份,
白云石:7.0份,
纯碱:13.0份,
平板玻璃:2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玻璃纤维棉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的熔化处理包括5个阶段:硅酸盐形成阶段、玻璃液形成阶段、玻璃液澄清阶段、玻璃液均化阶段和玻璃液成纤阶段,
所述硅酸盐形成阶段为:混合料在800℃至1000℃温度下进行固相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混合料变为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不透明烧结物,
所述玻璃液形成阶段为:在1200℃至1300℃温度下,硅酸盐与的二氧化硅相互熔化,烧结物变成透明体,
所述玻璃液澄清阶段为:在1400℃至1500℃温度下,玻璃液的粘度为9至11pa.s,去除玻璃液的可见气泡,
所述玻璃液均化阶段为:在1350℃至1500℃温度下,玻璃液成为镜面,
所述玻璃液成纤阶段为:将玻璃液的温度冷却到1140℃至1170℃,玻璃液的粘度为100至1000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瀚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瀚江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0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