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荞麦非热脱壳方法及其脱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0707.6 | 申请日: | 201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华;郭文川;贾云鹏;梁志斌;王敏;何浩;杨中平;郭康权;查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B3/00 | 分类号: | B0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荞麦 脱壳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苦荞麦非热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去除原料中的杂质;
2)对苦荞麦原料以较小的接触力进行磨削,使其外壳上的较为突出的棱角部分被磨削掉,达到苦荞麦外壳棱角部分被充分磨削而胚乳和锥面腹沟凹陷部分不会被磨削;
3)通过搓、碾或轻微撞击使外壳产生较小的变形,进一步使外壳破裂,并最终与仁剥离;
4)用气流清选的方法将壳仁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磨削为无压磨削,仅磨削接触面一侧受力,没有两个以上的工作面或两个以上较大的作用力同时作用在同一苦荞麦籽粒上。
3.一种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包括进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斗(1)安装在水平布置的磨削圆筒(5)左上方;所述的进料斗(1)底部设置流量控制门(26);所述的磨削圆筒(5)内壁固定有磨料内套(2),磨削圆筒(5)右端布置有脱壳室(10),磨削圆筒(5)与脱壳室(10)同心,且二者内部直通;
磨削转子(4)和脱壳转子(13)安装在同一主轴(25)上,主轴(25)两端通过轴承(14A)和轴承座(14)安装在机架(22)上,并沿磨削圆筒(5)与脱壳室(10)的中心线安装在磨削圆筒(5)和脱壳室(10)内部;
所述的脱壳室(10)内圆周方向上安装有筛子(11);
电机(21)和风机(18)安装在磨削圆筒(5)和脱壳室(10)下部的机架(22)上;
所述的脱壳室(10)的顶部有微尘出口(9),经微尘出口蝶阀(8)与风选管(7)连通;
所述的脱壳室(10)的底部右端面上设置碎料出口(17),在脱壳室(10)的右端面筛子(11)之上设置有苦荞麦排料口(16);
所述的苦荞麦排料口(16)与风选管(7)连通;
所述的风机(18)的入口(15B)与风选管(7)连通,中间装有风机(18)的入口蝶阀(15A),风选管(7)的末端为落料口(19),落料口(19)的下方设置苦荞麦仁集料斗(20),风机(18)的出口(15)与外壳排料管(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削转子(4)在圆周上沿径向固定有数个棒状磨齿(3),棒状磨齿(3)沿主轴(25)方向按螺旋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状磨齿(3)的顶端与磨料内套(2)内壁保持苦荞麦籽粒直径1.5倍以上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转子(13)左侧1/2~3/4段在圆周方向径向安装有数个脱壳齿(12),脱壳齿(12)沿主轴(25)的方向按螺旋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齿(12)的顶端与脱壳室内的筛子(11)之间保持苦荞麦籽粒直径1.5倍以上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室(10)的左端直径大于磨削圆筒(5)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室(10)的右端直径比其左端略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苦荞麦非热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削转子(4)的直径小于脱壳转子(13)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7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轴向磁通双凸极永磁发电机
- 下一篇:主轴马达、马达单元以及盘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