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MT简易网板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3410.7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民;彭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奈电软性科技电子(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C1/14 | 分类号: | B41C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t 简易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MT简易网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SMT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在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效率更快,成本更低是企业能否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SMT的生产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印刷锡膏用的钢网;2、用钢网在FPC或PCB上印刷锡膏;3、贴装元器件;4、过回流焊固化;5、成品检验。
目前,已经有技术人员对流程的第2步至第5步进行了改善,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后的步骤如下:2、用钢网在FPC或PCB上印刷锡膏:由单件手工印刷改为用全自动视觉印刷机整板印刷;3、贴装元器件:由单件手工贴装改为用全自动视觉贴片机整板贴片;4、过回流焊固化:由用固定烤箱改为用流动作业的回流焊;5、成品检验:由人工肉眼检验改为机器AOI检验。
SMT进行了以上四步的改善后,生产速度已经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在长期生产中,生产成本也得到了下降,不过就目前的生产流程,还有可以进行改善的空间。例如,制造成本高,加工一张钢网,成本约300元;钢网占用空间大,一般钢网的规格为450x550x40mm,按照一般企业的生产规模,一天平均要做五款SMT样品,也就是要制作五张钢网,那么一个月的时间,钢网所要占用的贮存空间最小也要1.485m3,一年的时间就是542m3,这将极大的制约工厂的空间利用。而如果把钢网给回收商回收利用,回收价格为3元,与成本相差100倍,这样相当于加大了生产的投入。另外,钢网的制作周期也比较长,需要1天的时间。所以,以上缺点都还有待进一步地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SMT简易网板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SMT简易网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裁切一张由FR4材料制作的板材用于取代钢网,通常厚度为0.1mm;
b、把FR4板材按照FPC或PCB板要做SMT的地方用镭射机进行开孔,用于加锡;
c、从进行了印刷文字工序之后报废的网板中找一张张力在15~25N/cm2的完整网板,所述网板是由一个方形的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中间的丝网组成;
d、用粘着剂沿FR4板材的边缘把FR4板材平整地黏贴到网板的中央,并且需要保证好FR4板材的四周与网板的边框分别是平行的,以免后续印刷时,造成角度偏移;
e、用透明胶沿着FR4板材的边缘处进行封边,透明胶的一边粘到FR4板材上,另一边一直粘到网板的丝网上,使FR4板材与丝网之间有一个平滑的过渡面,以便于涂覆锡膏,刮刀可以从丝网顺利地刮到FR4板材上而不会被FR4板材与丝网的结合面卡住,并且还能够防止锡膏从缝隙中泄漏出去以及保护粘着部位不被破坏;
f、用刀片从网板的背面把网板中央与FR4板材重叠的丝网割掉,与FR4板材边缘被粘着剂粘住的丝网不需割掉,这样可以通过丝网原有的张力把FR4板材拉平;而如果先在丝网上割开一个口,然后再把FR4板材黏贴到丝网上,丝网就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张力用于支撑FR4板材,使FR4板材绷紧;
g、用透明胶沿被割掉的丝网边把丝网与FR4板材粘住,使丝网与FR4板材之间形成平滑的过渡面,同样能够起到便于涂覆锡膏的作用,刮刀可以从丝网顺利地刮到FR4板材上而不会被FR4板材与丝网的结合面卡住,并且还能够防止锡膏从缝隙中泄漏出去以及保护粘着部位不被破坏;
h、用张力计检测网板的丝网张力是否在15~25N/cm2之间,如果在此范围,则网板制作完成;反之,则要重新制作网板;原因在于,经过试验测定,当张力小于15 N/cm2时,FR4板材支撑力不足,在进行锡膏印刷时容易变形走位;而如果张力大于25 N/cm2时,就容易使FR4板材破损。
优选的是,所述FR4板材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用于将网板安装到机器上的安装定位孔,还包括印刷焊锡膏时,用于机器识别的光学定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制作时间短,以往制作一张钢网需要1天时间,本发明制作FR4板材以及网板的时间总共只需要20分钟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奈电软性科技电子(珠海)有限公司,未经奈电软性科技电子(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