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1000.X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翔;外山祥崇;池田光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树脂制的地板部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车身地板部结构,其门槛、地板面板、车厢前壁、横梁、前横梁以及后横梁由碳纤维强化塑料构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5570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3247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64559号公报)。另外,一直以来还已知一种虽然并非树脂制但是提高了碰撞时的载荷传递效率的地板部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28576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49894号公报、日本实开平3-84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即使在被设为树脂制的车身地板部结构中,也希望在前面碰撞时或后面碰撞时等有效地传递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的载荷,从而在该载荷传递效率的提高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有效地传递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的载荷的车身结构。
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的车身结构具备:树脂制的下面板和树脂制的上面板,所述树脂制的下面板具有:下壁,其构成地板部的下部;外前壁,其从所述下壁的车身前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外后壁,其从所述下壁的车身后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所述树脂制的上面板具有:上壁,其与所述下壁对置而构成地板部的上部;内前壁,其通过从所述上壁的车身前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并被接合在所述外前壁上,从而在该外前壁的上部处,构成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内后壁,其通过从所述上壁的车身后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并被接合在所述外后壁上,从而在该外后壁的上部处,构成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通过使下面板的外前壁与上面板的内前壁相接合,从而在该上部处构成了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通过使下面板的外后壁与上面板的内后壁相接合,从而在该上部处构成了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因此,从车身前方侧被输入至外前壁的载荷通过该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被传递,从车身后方侧被输入至外后壁的载荷通过该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被传递。
此处,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车身前方侧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被接合在作为车身框架部件的前柱上,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车身后方侧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被接合在作为车身框架部件的后柱上。因此,通过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被传递的载荷将被传递至前柱或后柱处并被吸收。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使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的载荷向前柱或后柱传递。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的车身结构具备:树脂制的下面板、树脂制的上面板、树脂制的前面板和树脂制的后面板,所述树脂制的下面板具有:下壁,其构成地板部的下部;外前壁,其从所述下壁的车身前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外后壁,其从所述下壁的车身后方侧端部起向车身上方延伸设置,所述树脂制的上面板具有上壁,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对置而构成地板部的上部,所述树脂制的前面板具有内前壁,所述内前壁通过被接合在所述上壁的车身前方侧端部和所述外前壁上,从而在该外前壁的上部处,构成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所述树脂制的后面板具有内后壁,所述内后壁通过被接合在所述上壁的车身后方侧端部和所述外后壁上,从而在该外后壁的上部处,构成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通过使下面板的外前壁和前面板的内前壁相接合,从而在该上部处构成了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通过使下面板的外后壁和后面板的内后壁相接合,从而在该上部处构成了包括左右两端部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封闭截面形状。因此,从车身前方侧被输入至外前壁的载荷通过该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被传递,从车身后方侧被输入至外后壁的载荷通过该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被传递。
此处,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车身前方侧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被接合在作为车身框架部件的前柱上,被设为封闭截面形状的车身后方侧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被接合在作为车身框架部件的后柱上。因此,通过封闭截面形状而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被传递的载荷将被传递至前柱或后柱上并被吸收。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使从车身前后方向被输入的载荷向前柱或后柱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1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