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热泵循环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9950.0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8F1/30 | 分类号: | F28F1/30;B60H1/22;F28D1/05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杨娟奕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具有 循环 | ||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管部分,所述管部分包括多个制冷剂管(16a,616a)和多个介质管(43a,643a),用于与空气交换热量的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管中流动,用于与制冷剂交换热量的介质在所述介质管中流动;
多个空气通路,所述多个空气通路(16b,43b)设置在管部分的相邻的管之间;和
多个散热片(50,450),所述多个散热片(50,450)设置在所述空气通路(16b,43b)中并且接合到管部分的相邻的管,其中
制冷剂管中的第一组制冷剂管和介质管中的第一组介质管设置在管部分的空气流入侧,并且
每个散热片(50,450)包括突出部(50b,450b),所述突出部(50b,450b)至少在邻近的介质管附近延伸并且相对于介质管朝向空气流的上游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突出部(50b)具有面对空气流的上游侧的端部(50c,450c),和
突出部突出使得即使当在所述端部(50c,450c)附近的空间(80)被霜核封闭时也能够从突出部的侧部将空气引入空气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流动通过介质管(43a,643a)的制冷剂是提供用于除霜的热量的除霜介质,
在管部分的空气流入侧,第一组制冷剂管中的一个制冷剂管定位在第一组介质管中的两个介质管之间,所述制冷剂管和所述介质管平行布置,
突出部(50b)相对于制冷剂管(16a,616a)朝向空气(AR)流的上游侧突出,并且
所述两个突出部(50b),相对于设置于所述两个突出部(50b)间的一个制冷剂管,形成位于所述两个突出部(50b)之间的间隙(50d),所述间隙(50d)允许在除霜中产生的融化水在制冷剂管的上游侧流动通过该间隙(50d)。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管部分包括一条上游管线和一条下游管线,在所述上游管线中管被排列成一条直线,在所述下游管线中管被排列成一条直线并且所述下游管线相对于上游管线被定位在空气流的下游侧,
上游管线包括第二组介质管,
下游管线包括第二组制冷剂管,并且
在上游管线中的第二组介质管相对于在下游管线中的第二组制冷剂管定位在空气流的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管部分包括一条上游管线和一条下游管线,在所述上游管线中管被排列成一条直线,在所述下游管线中管被排列成一条直线并且所述下游管线相对于上游管线被定位在空气流的下游侧,
上游管线包括第二组介质管和第二组制冷剂管,并且
第二组制冷剂管和第二组介质管交替地布置在至少上游管线中,使得第二组制冷剂管中的一个制冷剂管定位在第二组介质管中的两个介质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制冷剂管和介质管布置为沿重力的方向延伸,并且
间隙(50d)沿着制冷剂管(16a)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5和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散热片由波纹状散热片制成,
每个散热片具有接合到制冷剂管的多个波峰部分,并且
两个散热片的一对波峰部分相对于设置在该对波峰部分之间的一个制冷剂管布置为使得该对波峰部分中的一个和该对波峰部分中的另一个沿重力方向交替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散热片由波纹状散热片制成,
每个散热片具有接合到制冷剂管的多个波峰部分,并且
制冷剂管的宽度(Thr)小于散热片节距(Fp)的一半(Thr<Fp/2)。
9.根据权利要求6到8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制冷剂管的宽度(Thr)小于介质管的宽度(Thw)(Thr<Th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99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