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定轧件速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0250.5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4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约阿希姆·费尔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6 | 分类号: | B21B3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定 轧件 速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在轧机机架中出料侧的轧件速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制是指例如将热钢锭或铸坯经过多个道次制成板或带。通常,在经过每个道次时,轧件被轧制至道次计划(Stichplan)中所规定的目标厚度。这里所涉及的轧钢机可以是可逆轧钢机,也可以是连续轧钢机。
为了在轧机机架上得到所希望的目标厚度,必须对机架的轧制间隙做适当设定。这种设定可以由调整系统实现,通常其相对于轧机的轧制线对上面的轧制组件进行调整。所述调整系统利用液压气或机电式螺杆或是两者的组合来运行。
首先由第一道次计划给出用于轧制间隙的额定值。通过轧钢机模型算出或从列表中选出道次计划。当轧件入轧(Anstich)之前,用于当前的道次之间的轧制间隙可达到所属的额定值。所述入轧是指,轧件碰到轧机机架或轧辊的时刻。已知,在入轧后,负载轧制间隙控制器(计量器)算出当前的轧制间隙。该运算是在考虑所述调整系统的位置、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力和轧机机架参数的情况下进行的。所述负载轧制间隙控制器尝试在其轧机机架模型的基础上将轧制间隙并且进而轧件厚度调整到目标值。
已知另一种方法为,在入轧前在此如上所述地进行预设轧制间隙。然而如果在入轧后通过质量流控制器来控制或辅助对轧制间隙的设定,则可以得到一种改进的轧制间隙设定方法。通过一种应用了质量流控制器的方法可以对上述的已知技术解决方案进行改进,该方法以对轧制和轧件速度的测量为基础。在入轧后还不能立刻提供出料侧轧件速度。因此,在入轧后首先由入料侧轧件厚度h0、例如所测的入料侧轧件速度v0和模型化的出料侧轧件速度v'1算出出料侧轧件厚度h1的估计值:
已知的轧件速度测量装置例如用于在第一机架前确定入料侧的轧件速度。模型化的出料侧轧件速度v'1在此是由轧制速度vW与所属的、出料侧轧件速度v1相对于轧制速度vW的前滑s的乘积算出:
v'1=vWs'。
在这里,前滑s可以由轧制模型算出或是从列表中得出。
只要在入轧后也存在有效的出料侧轧件速度测量值,则还可以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出料侧的轧件厚度,然而其中模型化的出料侧轧件速度v'1则被实际测得的出料侧轧件速度v1所替换。
入料侧轧件厚度h0由已知的初始值、例如在初轧机中的厚度测量情况、或由钢锭的常量测定。如果在后续道次中并不存在另外的-或在反向时更新的-厚度测量情况时,则将前面道次的出料侧轧件厚度h1作为用于下一个道次的入料侧轧件厚度h0。
以已知的方法通过根据长度对轧件厚度进行存储、对例如轧件的头部同步化和对头部直至轧制间隙进行路径跟踪,可以实现将测得的厚度或出料侧轧件厚度位置正确地对应于确定用于下一个道次的轧机机架的轧制间隙。
通过上述例如由冷轧制已知的质量流控制器,可以将用于出料侧轧件厚度h1的所算出的估计值调整至其目标参量,额定出料厚度h1S。质量流控制器作用于相应的轧机机架的调整系统,并给出例如用于出料侧集合体速度的校正值。这些集合体例如是上述轧机机架或展开轧件的开卷机或轧辊。
在本解决方案中,上述简单的负载轧制间隙控制器可以被质量流控制器代替。
上述方法中的问题在于测定出料侧轧件速度v1。有可能直接在轧件上进行测量。在此利用轧件速度测量装置测量轧件以什么速度经过固定位置或测量位置。已知的装置例如是在与轧件相接触的轧辊上的激光或脉冲发生器。提出,这些已知的测量方法仅能提供不充足的测量结果并受到相应干扰。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0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式玻璃窗单元
- 下一篇:处理核材料样品夹的夹紧和锁定/解锁系统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