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γ-2CaO·SiO2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1515.5 | 申请日: | 2012-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4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慎;盛冈实;山本贤司;樋口隆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1B33/24 | 分类号: | C01B33/24;C04B2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ao sio sub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土木·建筑领域中使用的γ-2CaO·SiO2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CaO·SiO2(硅酸二钙)已知有α型、α’型、β型、γ型等。其中,在常温下稳定的为β型和γ型。已知β型为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的一种成分,尽管水硬性弱但是具有水硬性。另一方面,γ型虽然不具有水硬性,但碳酸化活性高,近年来发现了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的有用性。这样,2CaO·SiO2无论是β型还是γ型均发现了发挥其各自特征的用途。因此,如果能够确立控制2CaO·SiO2的晶体形态的方法,则在工业上是有益的。
在纯粹的2CaO-SiO2体系中,不会生成β型的2CaO·SiO2,而会形成γ型。作为对2CaO·SiO2的晶体形态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已知有作为杂质的第三成分的影响,冷却条件的影响等。在工业上得到2CaO·SiO2时,由于来源于原料的杂质的影响,实际情况是大多生成β型的2CaO·SiO2而难以得到γ型。
作为第三成分的影响,已知若混杂有一定量以上的硼、磷、钡、锶、铁、铝、钼等,则会生成β-2CaO·SiO2(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
γ-2CaO·SiO2作为抑制水泥混凝土的中性化的掺合料(专利文献1),此外,也可以通过与强制碳化养护(carbonation curing)组合使用来得到高耐久混凝土(专利文献2)。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由碳化钙产生乙炔之后副产的氢氧化钙中几乎不含上述第三成分,至少不含有生成β-2CaO·SiO2所需的含量,但通过将其与二氧化硅质原料配混并进行热处理,容易生成β-2CaO·SiO2。
另一方面,强烈需要利用由碳化钙产生乙炔之后副产的氢氧化钙来制造γ-2CaO·SiO2的方法。这是由于,γ-2CaO·SiO2通过碳化养护这一方法得到使用,并且正在进行与CO2固定化、总CO2排出量削减密切相关的技术的开发。
制造γ-2CaO·SiO2时,在使用碳酸钙作为原料的情况下,制造时会排出大量的CO2。因此,即使在使用时进行碳化养护来将CO2固定化,也无法带来大幅度的CO2削减。因此,如果利用由碳化钙产生乙炔之后副产的氢氧化钙来制造γ-2CaO·SiO2,则能够削减因原料产生的CO2排出量,可以实现大幅度的CO2削减。即,这是由于氢氧化钙即使热分解也不产生CO2。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果认识到可形成如下的γ-2CaO·SiO2的制造方法:即使使用原本会得到β-2CaO·SiO2的、由碳化钙产生乙炔之后副产的氢氧化钙,也可得到γ-2CaO·SiO2,而且还能够削减烧成时的能量成本,收率也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chwiete et al.,Zem.-Kalk-Gips,Vol.21,No.9,359,1968
非专利文献2:柴田純夫ほか,窯業協会誌,Vol.92,No.2,71,1984
非专利文献3:Niesel et al.Tonind-Ztg.,Vol.93,No.6,197,1969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1623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84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γ-2CaO·SiO2的制造方法,即使使用原本会得到β-2CaO·SiO2的、由碳化钙产生乙炔之后副产的氢氧化钙,也可得到γ-2CaO·SiO2,而且还能够削减烧成时的能量成本,收率也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1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