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控制阀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35357.2 | 申请日: | 2012-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7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 发明(设计)人: | G·库尔卡尼;S·萨卡;S·库莎;S·帕赫庞德;B·N·开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5/035 | 分类号: | B60K15/035;B60K15/03;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吴鹏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控制 组件 | ||
1.一种阀组件,包括:
壳体;
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并且构造成将较高压力的流体引导到所述阀组件中;
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并且构造成将较低压力的流体引导到所述阀组件中;
第三通路,所述第三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与所述第二通路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从所述阀组件释放流体;
第四通路,所述第四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从所述阀组件释放流体;
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构造成允许从所述第二通路到所述第三通路的流体流;
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构造成允许从所述第二通路到所述第四通路的流体流;和
喷嘴,所述喷嘴配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四通路之间并且构造成控制所述较高压力的流体进入所述第四通路的速率;
其中,所述较低压力的流体通过所述较高压力的流体在喷嘴的外周从所述第二通路被引入所述第四通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止回阀的第一止回阀保持件和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二止回阀的第二止回阀保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止回阀保持件被合并成并且构造为整体式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限定出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一壳体部段、限定出所述第二通路的第二壳体部段、以及限定出所述第三通路和所述第四通路的第三壳体部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喷嘴由所述第一壳体部段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段在所述喷嘴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四通路之间之后被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部段上,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在所述第一止回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止回阀保持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之后被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部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段、所述第二壳体部段和所述第三壳体部段经由声波焊接、扣合在一起和粘合剂结合中的至少一者被互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中的至少一者是瓣阀和膜片阀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止回阀中的至少一者是球阀。
10.一种车辆,包括:
内燃发动机,所述内燃发动机具有气缸和构造成将空气流引导到所述气缸中的进气歧管;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构造成对用于输送到所述进气歧管的空气流加压;
构造成将空气流输送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空气管道和构造成将来自所述压缩机的经加压的空气流输送到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二空气管道;
燃料系统,所述燃料系统构造成将燃料供给到所述气缸;
炭罐,所述炭罐构造成收集来自所述燃料系统的燃料蒸气;以及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
壳体;
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并与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流体连通以将所述经加压的空气流引导到所述阀组件中;
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与所述炭罐流体连通以将所述燃料蒸气引导到所述壳体中;
第三通路,所述第三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与所述第二通路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将所述燃料蒸气释放到所述进气歧管中;
第四通路,所述第四通路由所述壳体限定,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将所述燃料蒸气释放到所述第一空气管道中;
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构造成允许从所述第二通路到所述第三通路的流体流;
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构造成允许从所述第二通路到所述第四通路的流体流;和
喷嘴,所述喷嘴配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四通路之间并且构造成控制所述经加压的空气流从所述第一通路进入所述第四通路的速率;
其中,所述燃料蒸气通过所述经加压的空气流在所述喷嘴的外周从所述第二通路被引入所述第四通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53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釜余热回用装置
 - 下一篇:控制辅助小区上的随机接入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