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种产生单元以及使用它的活性种产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12579.2 | 申请日: | 201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稻垣纯;田中史子;M·大友;加藤亮;中原健吾;上田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B01J19/08;H01T19/04;H01T2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产生 单元 以及 使用 装置 | ||
1.一种活性种产生单元,具有:
壳部,其在筒状或箱状的一端具有开口部;
放电电极,其将顶端从所述开口部插入到所述壳部内;和
半导电部,其在所述顶端的附近与所述放电电极垂直地对置配置,
在所述半导电部的外周配置成为接地电位的电源连接部,
从电源部对所述电源连接部和所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通过电晕放电使活性种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部含有粘接剂和导电剂,所述粘接剂含有玻璃粉、胶质硅石、硅酸盐化合物、钛酸盐化合物、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粉末、或者氟树脂粒子的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部的表面电阻率为106Ω/□以上且小于1010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部,在与所述顶端对置的部分设置了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半导电部的周边部相接地设置导电部,
所述半导电部介由所述导电部从所述电源部施加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距所述孔部的中心为等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是金属制平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是圆形状,
所述放电电极位于所述孔部的中心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位于所述孔部的外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的在所述放电电极的长边方向上垂直剖面的形状为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部,由绝缘性基板和半导电性的被覆构成,
所述半导电性的被覆,被设置在所述孔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绝缘性基板之中的与所述放电电极的对置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电部,由绝缘性基板和吸附部构成,
所述吸附部,被设置在所述孔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绝缘性基板之中的与所述放电电极的对置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张开的张开斜面,
所述半导电部,形成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反侧越接近所述张开斜面的中心、膜厚越厚的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内表面的所述吸附部的厚度,比所述绝缘性基板的所述吸附部的厚度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电源连接部之间,施加3KV以上且小于10KV的正或负的电压。
16.一种活性种产生装置,
设置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主体壳,且
在所述主体壳内设置送风部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种产生单元,
通过所述送风部将从所述吸气口吸入的空气送到所述活性种产生单元,并从所述排气口吹出含有在所述活性种产生单元所产生的活性种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25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温控焊锡机烙铁头
- 下一篇:药物递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