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光、电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卸荷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0383.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薄英强;欧阳名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9/00 | 分类号: | H02P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苏看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补 供电 便携式 移动 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电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卸荷电路。
背景技术
当今全社会都在注意节约能源,都在开发环保绿色新能源,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多处于偏远地区。煤矿、油田和天然气开发基础建设前期的工程主要是“三通一平”,主要包括通水、通路、通电、平场地。前期工程必定需要不间断供电,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偏远山区因为地理条件,能源紧张和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使电网送电成本高,本地发电条件不足,而没有实现通电,那里的人们对电的渴望极其迫切,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对稳固地方经济建设,增进国家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己经实现通电的偏远地区大多采用电网送电和当地柴油或汽油机组发电,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架线送电路程遥远,用户用电量小,线路电能损耗大,而且山区电网的线路维护费用也很高,使得线路运行成本很高,如果靠当地柴油或汽油机组发电的话,由于目前能源紧张,燃料费用较高,不环保,再加上地处偏远,燃料运输费用高,难以保障持续供电。因此,柴油或汽油机组发电只能作为紧急的电源使用。
当今世界,电力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与此同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应付气候变化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的新型能源,充分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十一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和施工技术日臻完善,风力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快发展生物能、风电和太阳能,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其中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两种发展前景最好新能源利用方式。
风、光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是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太阳能辐射的不连续性和间歇性,以及目前单纯的光伏移动电源性能不稳定及部分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光伏移动电源系统经常出现:在连续阴雨天时,由于蓄电池电压不足,移动电源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程度高,结构简单的风、光、电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卸荷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光、电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卸荷电路,包括通过PWM信号接受外部控制器控制的三极管Q1,所述的三极管Q1一端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后接入风力发电机电路上,所述电容C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经卸荷连接到消耗电阻R,所述三极管Q1的一端经卸荷连接到消耗电阻R,由消耗电阻R对外释放热量。
所述二极管D1两端并联一电阻R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卸掉风力发电机的一部分功率,从而减小由于风大对控制器造成的冲击,并将功率转化成热量,电路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风、光、电互补供电便携式移动电源卸荷电路,包括通过PWM信号接受外部控制器控制的三极管Q1,三极管Q1一端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后接入风力发电机电路(wind)上,电容C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输出端经卸荷连接到消耗电阻R,三极管Q1的一端经卸荷连接到消耗电阻R,由消耗电阻R对外释放热量,二极管D1两端并联一电阻R1。
卸荷电路的作用是当风力很大,但没有到过速保护限定值时,风机仍需要对蓄电池或负载进行供电,这是由于风机输出功率比较大,会对控制器造成很大的冲击,利用卸荷电路,卸掉一部分功率,从而减小由于风大对控制器造成的冲击,卸荷(unload)接口接消耗电阻,将功率转化成热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0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