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机械及其发动机的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8784.6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粟宗顺;李庆;贺满楼;刘荣;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施娥娟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及其 发动机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以及一种具有该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了现有的发动机的油底壳,该油底壳下部设置有放油口1’,并且放油口1’通过堵头2’堵住,发动机日常维护时,通常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每更换一次机油,就需要拆卸一次堵头,从而使机油从放油口排出。
由于发动机通常布置在车架内部,且放油口1位于发动机的油底壳的最底部,在放油时通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在拆下堵头2’时,操作人员需从车架底部钻入油底壳下方,由于车架上安装有各种设备,油底壳周边空间狭小,增加了堵头2’的拆装难度;在拆下堵头2’后,因不好布置引流设备,有放油口1’流出的机油不易回收,机油会流到车架、桥壳以及周边管路、筋板等部件上,污染车体或者溅到工作人员身上;每次更换机油,都需进行同样复杂的工作,影响起重设备的工作效率,为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以及一种具有该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工程机械,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增加了放油装置,方便操作人员排放发动机中机油并收集排出的机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该发动机的油底壳具有放油口,并且,该发动机的油底壳还具有放油装置,该放油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放油口的引流部和用于控制该放油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部。
优选地,所述引流部包括引流管,所述控制部包括设置在该引流管上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放油口,所述引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阀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的另一端的可拆卸的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放油口形成为管状,所述引流管的所述第一端具有接头,所述引流管通过该接头与所述放油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头与所述放油口的外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
优选地,所述引流部上设置有引流部支架,该引流部支架安装在位于所述工程机械的车架上的引流部支架导轨上,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部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侧面或后面。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由于放油口处连接有引流部,因而通过控制部将放油装置开启后,油底壳中的机油可以顺着引流部流出,并且也可以在引流部的出口处收集机油,从而避免在开启放油口后才安装引流装置而致使排出的机油无法得到收集从而污染车架等,并且,可以将控制部安装在车架上的方便操作人员操作的部位上,同时将机油排出的部位也放置在方便操作人员收集的部位上,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在更换机油时方便快捷并且排出的机油容易收集,避免排出的机油污染车架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放油口
2’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堵头
1 接头 2 密封垫圈
3 引流管 4 保护层
5 引流部支架 6 导轨
7 控制阀 8 控制部支架
9 密封件 10 放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该发动机的油底壳具有放油口10,并且,该发动机的油底壳还具有放油装置,该放油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放油口10的引流部和用于控制该放油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8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