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座椅通风垫及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399.1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7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A47C7/74;A47C7/18;A47C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通风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座椅通风垫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座椅舒适系统技术的进步,具有空气交换功能的座椅成为了一种渐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产品。通过座椅椅面及椅面内部的空气交换,可以实现座椅与占用者身体表面呈现更好的局部环境界面。特别是在夏季等人体易于出汗的季节,更加有助于座椅占用者身体表面的排汗及清爽。
此类座椅通风装置的一个简单应用,就是将一个小型风扇所产生的风通过吹风或吸风风道,作用到座椅内部的封闭型中空或多孔隙的导风间隔层结构中,使得座椅表面及椅面内部产生空气交换,此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市场应用。
然而,此类通风装置的封闭型中空或多孔隙的导风间隔层结构往往过于复杂,使得此类产品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产品因价格问题一直难以普及。
因此,如何实现更低的成本,提供给座椅使用者更好的、更经济的环境舒适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通风垫及汽车座椅,以实现更低的成本,提供给座椅使用者更好的、更经济的环境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通风垫,包括:
面层,底部具有阻风薄膜,且开有若干透风孔洞;
布置于所述面层下的导风间隔层,所述导风间隔层的底面呈裸露开放的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通风垫中,所述面层的两侧边缘延伸出所述导风间隔层的外侧。
优选地,在上述座椅通风垫中,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导风间隔层两侧和底部的密闭阻风衬材,无所述密闭阻风衬材的位置形成开放透风窗;
所述面层与所述密闭阻风衬材将所述导风间隔层包覆于之间,使之成为一个组合体。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垫体,所述座椅垫体的顶部开设有凹陷构架,所述凹陷构架内开设有通风导流沟槽;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陷构架内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通风垫。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凹陷构架为具有相对封闭边界的凹面结构,所述凹陷构架的边界具有海绵体;
所述面层两侧的阻风薄膜贴附在所述海绵体上,彼此呈相对气密贴合。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海绵体的宽度为15~45mm。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导风间隔层铺置于所述通风导流沟槽的长条状或岛屿状的凸起之上。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面层边缘地阻风薄膜下方设置外缘封闭,且为带状平面的胶黏层。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在所述导风间隔层底部的密闭阻风衬材的下侧设置有为带状平面的阻风结构,所述阻风结构下侧设置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外缘封闭型或基本封闭型的柔性垫层。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通风导流沟槽为相互连通的带状、网状或分散形树枝状分布结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通风垫,适用于空气交换型的汽车及家用座椅内通风装置与对应座椅承载垫结构之间的配合。本实用新型用于座椅的通风装置中导气垫体与坐垫及靠背海绵体承载垫内部的导风间隔层之间的配合。本实用新型更为简易地布置装配于包覆座椅面套的坐垫及靠背海绵体承载垫内部,此类产品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实现了更低的成本,提供给座椅使用者更好的、更经济的环境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风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风垫与座椅垫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结构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风垫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通风垫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座椅通风垫及汽车座椅,以实现更低的成本,提供给座椅使用者更好的、更经济的环境舒适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座椅通风垫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座椅通风垫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座椅通风垫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座椅通风垫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座椅通风垫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液压动能回收的减速带装置
- 下一篇:π型梁内模拆除滑轮导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