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3540.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5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邵昌民;胡阳辉;马士武;刘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大翰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4;B25J1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弹片 间隙 调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气产品的生产调校设备。
背景技术
电气产品的生产调校设备有多种,但目前的设备主要都是用于电气产品的电气性能检测,而对于带有吸合触点的电气产品,如继电器、接触器等,由于生产误差存在及触点弹片的材质影响,成型后的电气产品之吸合触点之间会存在吸合过度或不到位的情况,这时需要进行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而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手工使用镊子扳动触点弹片,扳动变形量主要是通过操作人眼及经验决定,这种模式存在以下缺陷:1、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扳动变形量的不确定性,使得操作者需要多次反复扳动触点弹片才能得到合格产品。2、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以致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不稳定。3、投资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升级发展。
为此,本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机械代替手工,以提升调整质量及效率的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设备,该设备具有一可实现X、Y、Z轴方向移动的调整模组;一安装在调整模组上并可跟随调整模组做X、Y、Z轴方向移动的弹片间隙调整单元,弹片间隙调整单元至少包括有机械手及驱动机械手的动力装置;一工件安装座设置在机械手的工作区域,工件安装座上设有给予被调工件稳定落位的定位部及与被调工件电性连接的接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工件安装座的一侧设有一连接电脑的影像攫取器,影像攫取器获取放置在工件安装座上的工件之吸合触点弹片的影像并传到电脑上显示。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工件安装座、影像攫取器与弹片间隙调整单元为线性布设,工件安装座位于影像攫取器与弹片间隙调整单元之间;弹片间隙调整单元的机械手为一转轴,在机械手之朝向工件安装座的前端设有轴向剖切槽,轴向剖切槽的宽度大于触点弹片的厚度,轴向剖切槽的左右侧壁即形成左右爪;所述机械手的后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为步进或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合触点弹片间隙调整设备,实现了以机械代替手工来扳动调整触点弹片,由此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同时配合影像攫取器的图像放大显示,可获得更为准确的调整变形量,调整更精确,可一步调整到位,提升调整质量及效率,所得产品一致性高,品质稳定。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维护方便,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运行性,符合产业利用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分布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调整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大翰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大翰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3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切刀
- 下一篇:轧机卷料用套筒摆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