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成型机自动成型数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695.2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5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和平;李成业;喻先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科威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44105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成型 自动 数控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钢管成型机自动成型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钢管成型机床是制管生产线上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只能进行手工成型操作,存在着制管质量不高、成品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更不能适应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步伐。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成型机自动成型数控系统,通过采用人机界面、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时光伺服驱动器等对其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实现全自动化数控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三相交流输入电源接入三相交流电抗器输入端,与接触器、快速熔断器串连,作为辊道变频驱动器的输入电源,辊道送料系统的辊道变频驱动器的输出端接入辊道变频电机和辊道编码器,辊道变频驱动器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由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连接组成;三相交流输入电源接入主油泵电机,主油泵电机的控制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预弯机有料、出料侧有料、钢板对中的输出信号分别由感应开关控制,输入信号到PLC可编程控制器,钢板对中与高速计数模块连接,高速计数模块接有辊道变频电机编码器;前送料风机接入三相交流输入电源;前送料系统的前送料小车运行由前送料伺服电机控制,前送料伺服电机安装有前送料伺服电机编码器, 前送料伺服电机由时光伺服驱动器驱动,与时光伺服驱动器连接的伺服驱动器电源接入三相交流输入电源,时光伺服驱动器经数据通讯模块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 触摸屏操作站主机操作台接入PLC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操作站主机操作台由辊道变频输入信号、输入模块、辊道控制信号、输入输出模块、主机电磁阀控制组成,主机数控折弯系统分别经左比例阀控制系统和右比例阀控制系统与左缸伺服驱动器和右缸伺服驱动器连接;主机电磁阀控制系统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由辊道控制信号、主机液压电磁阀控制组成;接料支架与主机液压电磁阀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将SIEMENS S7-300PLC作为程序控制器,将时光伺服驱动器作为驱动装置,实现了钢管成型机的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状态的多功能控制,成型精确高,控制精度(进给量)可达到1mm~20mm/分,且连续可调,定位精度达到±1mm,整个控制系统稳定可靠,进给量和定位精度都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生产效率有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接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接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接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接线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相交流输入电源为380V,频率50HZ,三相交流输入电源1接入三相交流电抗器,与接触器、快速熔断器串连,作为变频器电源2,为辊道变频驱动器3的输入电源,用于控制辊道变频电机4旋转速度的辊道变频驱动器3的输出端接有辊道变频电机4和辊道变频电机编码器17,辊道变频电机4有十二台,辊道变频驱动器3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由输入模块19、输入输出模块21连接组成,辊道变频驱动器3的控制信号由S7-300型PLC可编程控制器输出的辊道控制信号20中间继电器进行控制,其故障信号及准备完成等信号接到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模块21。这一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辊道送料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辊道自动将钢板输送至主机数控折弯系统23。
三相交流输入电源1接入主油泵电机5,主油泵电机5的主要作用是为液压站提供液压,保证各压力阀、前送料小车、后送料小车、接料支架、出料系统等的正常工作;主油泵电机5的控制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主油泵电机5的启动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由输入输出模块21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科威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襄阳科威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火线控制模组
- 下一篇:励磁调节装置DSP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