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塑料釜的出料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3822.9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培良;陈建国;万胜兵;邹沈斌;许素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民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4027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模塑料釜的出料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模塑料即热固性塑料,与常见的热塑性塑料相比,模塑料具有更高的几何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更耐高热高湿复杂环境、耐化学品腐蚀,因此会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军舰艇和民用船舶、枪械、电子和电器零部件、电力设备部件等行业。
模塑料釜即为模塑料的反应釜。
目前,在大型模塑料制造企业里,模塑料经反应釜后出料后,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粉碎单元。由于挤出后的模塑料物料温度较高,一般会先通过冷却装置对模塑料物料进行降温,以便挤出后的模塑料物料能够充分冷却,否则将不利于粉碎单元的破碎。为了达到给挤出模塑料物料充分冷却的目的,往往要设置长距离的传送带,这样不仅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使得整个制造车间设备摆放拥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日为2010年6月18日,申请号为201020229834.7,专利名称为“一种传送带”中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包括带体和带体两侧的链条,其中,所述的带体由若干块带有网孔的条状的金属片组成,金属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链条固定连接,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相邻的金属片铰接。该专利采用带有网孔的条状的金属片组成的传送带,一方面提高了对热物料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可减少传送带的总体长度,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就实际应用而言,中国专利“一种传送带”中所公开的传送带存在着冷却效果速度慢的缺点,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所以传送带的长度仍然较长,相对来说,还是占用大量的厂房空间,无法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好,占用空间小的模塑料釜的出料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塑料釜的出料冷却系统,包括首尾连接且呈环状结构的带体,及用于驱动带体运动的驱动机构,还设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带有喷口的冷却管及与冷却管连接的水泵,所述喷口位于环状带体的内部且朝向带体内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从模塑料釜中挤出液态的模塑料,该模塑料落于带体上并随着带体往粉碎单元处移动,而此时水泵抽取冷却液,并通过喷口朝向带体内侧喷出,在实现对带体内侧降温的同时,使得位于带体上的液态模塑料也一起被降温。
从经济角度和冷却效果来看,所述冷却管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冷却管通断的控制阀,通过对于控制阀的控制,能实现喷口水量的改变,从而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由于一个喷口所喷出的冷却液量有限,所带来的冷却效果也不高,所以所述冷却管上的喷口数量至少有两个。
带体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带体的长度方向,为了提高液态模塑料的冷却效果,各喷口沿带体运动方向排列,从而顺着带体运动方向进行逐步冷却。
优选设置是,所述冷却管包括分管,沿带体运动方向布置且与带体内侧相平行;总管,与所述分管相导通;各喷口均开设于分管上。
由于从模塑料釜内出来的模塑料为液态的,为了保证液态的模塑料能在带体上进行正常运输,所以所述带体包括首尾连接且呈环状的橡胶带体,及覆盖于橡胶带体外侧的金属膜。金属膜不仅能承受液态模塑料的温度,而且能避免液态模塑料透过金属膜;由于金属膜较薄,所以用橡胶带体起支撑作用,避免金属膜的破损。
当液态的模塑料冷却后会变成固态,而模塑料由液态至固态过程中,模塑料会粘附于金属膜上,为了使得粘附的模塑料从金属膜上剥离下来,所以还包括相邻金属膜设置,且刀口背向金属膜运动方向的刮刀。
优选设置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带轮,对称地布置于环状橡胶带体的内部,且用于胀紧橡胶带体;电动机,用于驱动带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料冷却系统中的冷却管和水泵配合,对带体和位于带体上的液态模塑料进行冷却,整体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能有效减少设备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首尾连接且呈环状结构的带体1,用于驱动带体1运动的驱动机构,及用于给带体1上液态模塑料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民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民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38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