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切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998.9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首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40142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切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切齿机的液压系统,尤其涉用于冷却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齿轮切齿加工的机械有很大部分来源于欧美进口,欧美国家的气候比起我国较为寒冷,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温度较高,原装进口的齿轮切齿机在南方地区使用时容易出现个工作不稳定现象,如裁刀现象、主轴中心偏移、热变形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油箱容积相对较小且无专门的散热装置,油液散热不良、温度过高,从而导致了油液的粘度降低,增加了油泵的内泄,以至于压力不稳定;而且油温太高后油膜就没有了保护作用,油泵磨损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切齿机,能降低油液温度,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减少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切齿机,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油箱管路连接有油液冷却系统,所述油液冷却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在所述闭合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油箱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为螺旋套管式蒸发器。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中设有将其分隔成出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回油腔与蒸发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出油腔与蒸发器的出油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冷却系统中还设有用于冷凝器散热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制冷剂构成的油液冷却系统比起单纯的油箱散热,具有显著的散热效果,能明显降低过高的油温,特别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从而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减少油液粘度降低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液冷却系统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齿轮切齿机如图1所示,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油箱1管路连接有油液冷却系统,所述油液冷却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的压缩机3、冷凝器4、膨胀阀6、蒸发器9以及在所述闭合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9的进油口8、出油口7分别与油箱1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9为螺旋套管式蒸发器。螺旋套管式蒸发器具有内管和外管,内管可用油液的进出,外管可用于制冷剂的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1中设有将其分隔成出油腔和回油腔的隔板2。隔板2能防止液压系统中的油液未经冷却从出油腔中进入液压系统中。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1的回油腔与蒸发器9的进油口8连接;所述油箱1的出油腔与蒸发器9的出油口7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冷却系统中还设有用于冷凝器4散热的风扇5。制冷剂进入冷凝器4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风扇5有助于将热量传递到空气里。
本实用新型的油液冷却过程如下,首先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压缩机3将气态制冷剂压力及温度升高,然后排入冷凝器4中,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4中释放热量,凝结成液态制冷剂并流向膨胀阀6,膨胀阀6将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减压后排入蒸发器9中,与此同时回油腔中的高温油液从进油口8中进入蒸发器9中,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吸收高温油液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又重新回到压缩机3中,进行下一次循环;而高温油液降温后从出油口7中排出,回到油箱1的出油腔中,进而进入液压系统中。由于温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就不会导致油液粘度过低,从而保证了齿轮切齿机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首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首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辐柔毂轮
- 下一篇:一种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