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及具有该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4052.2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易小刚;李东;张作良;王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油 具有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油缸及具有该液压油缸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领域,液压油缸是一种常用的驱动部件,具有推力大、工作平稳性好等优点。但是,由于液压油缸是通过在腔室内注入液压油来推动活塞杆运动,其动作过程相对缓慢。在一些需要快速动作的工况下,如果采用液压油缸作为驱动部件,则液压系统需要为液压油缸提供非常大的流量,在一些特殊场合流量甚至需要达到10000L/Min,但现有液压系统很难实现如此大流量的供油,因此使得液压油缸在快速动作工况的应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液压油缸的缸筒外部设置连通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补油油管,使得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形成差动,当液压油缸快速动作时,有杆腔的液压油补入无杆腔中,从而实现活塞杆的快速伸出。但是,由于补油油管布置在液压油缸的缸筒外部,一方面在液压油缸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补油油管损坏,另一方面不便于将液压油缸安装在其他装置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液压油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补油油路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油缸,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所述缸筒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与第一进油通道连通,所述无杆腔与第二进油通道及回油通道连接,所述活塞内设有连接所述有杆腔与无杆腔的补油油路,所述补油油路中设置有液控阀,所述液控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油油路的关闭和开启,使得有杆腔中的液压油向无杆腔单向流动,所述活塞杆及活塞内具有连接至所述液控阀的控制油口的控制油路,所述控制油路控制所述液控阀的关闭与开启。
优选地,所述液控阀为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无杆腔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液控阀为插装阀,所述插装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无杆腔连通,所述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有杆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中的进油油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中的进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通道由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补油油路连接而成,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无杆腔连通,形成所述回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中的进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插装阀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无杆腔的缸壁上开设有无杆腔油口,所述第二进油通道包括所述无杆腔油口以及由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补油油路连接而成的油路,所述回油通道包括所述无杆腔油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为开设在所述有杆腔的缸壁上的有杆腔油口,所述第二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均为开设在所述无杆腔的缸壁上的无杆腔油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缸筒外部设置补油油管,本实用新型将补油油路设置在活塞内,能够防止补油油路被外部物体碰撞而损坏,而且也不会对液压油缸的安装产生干涉。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控阀控制补油油路的通断,使得控制更为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及回油通道与所述液压系统中的油路连接。该工程机械显然也具有上述液压油缸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液压油缸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4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控电抗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针织机的电子式读针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