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噪音的汽油机用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0175.2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潘秀虎;陆家祥;田春如;王道通;杜钊顺;汪裕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音 汽油机 涡轮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气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低噪音的汽油机用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涡轮增压器的工作转速及压缩比越来越高,进入压气机的气流更加不稳定,并显现出众多问题。进气噪音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刺耳的气流声随着增压器压气机转速的逐渐提高而放大,噪声的产生不仅降低了压气机的效率,而且严重污染了工作场所的环境,损害了周围人员的健康。
人们为了降低增压器压气机的进气噪音,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方法。例如在压气机进气口端安装单级消音器,可以获得的最大消声量为50 ~ 60dB ;或者将压气机叶轮前形成进气道的相关零部件表面材料改为吸振材料,以达到在较小空间内降低压气机旋转噪音的效果;或者在叶轮出气口后的气道布置吸收式消音器等方法,上述技术的应用由于受成本增加或安装空间的限制而不实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的汽油机用涡轮增压器,以解决现有的增压器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低噪音的涡轮汽油机增压器,包括:涡轮轴、安装在涡轮轴的涡轮外端的涡轮壳、安装在涡轮轴上的压气机叶轮、套装在压气机叶轮外端的压气机壳体及安装在涡轮壳与压气机壳体之间的中间体,压气机壳体的进口流道呈双纽线形。
进一步地,压气机叶轮的一端顶抵中间体,压气机叶轮的另一端由自锁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涡轮轴由高温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气机壳体的进口流道呈双纽线形,可减小气流的进口撞击,减小增压器多的噪音;涡轮轴由镍合金含量大于80%的高温合金制成的,以提高涡轮轴的耐高温性;增大涡轮轴的直径,以提高涡轮轴的刚性,降低振动,减小噪音。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低噪音的涡轮汽油机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的汽油机用涡轮增压器,涡轮轴10、安装在涡轮轴10的涡轮外端的涡轮壳20、安装在涡轮轴10上的压气机叶轮30、套装在压气机叶轮30外端的压气机壳体40及安装在涡轮壳与压气机壳体40之间的中间体50,压气机壳体40的进口流道呈双纽线形。本实用新型的低噪音的汽油机用涡轮增压器其噪声低、且生产成本低。
压气机壳体40的进口流道为双纽线形,可减小进气时气流撞击压气机壳体40,可大大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噪音。
涡轮轴10为涡轮与轴的总成,涡轮轴10由镍合金含量大于80%的高温合金制成的,以提高涡轮轴10的耐高温性,其涡轮轴10能承受1050~1150℃的高温。且涡轮轴10的直径比涡轮轴10直径的理论值大5%-8%,以提高涡轮轴10的刚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振动,使得该增压器的运行更加平稳。
压气机叶轮30上还包括安装压气机叶轮30上的自锁螺母60,加大自锁螺母60的拧紧扭矩,以提高其刚性,避开常见振动源的频率段,以降低噪音。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气机壳体的进口流道呈双纽线形,可减小气流的进口撞击,减小增压器多的噪音;涡轮轴由镍合金含量大于80%的高温合金制成的,以提高涡轮轴的耐高温性;增大涡轮轴的直径,以提高涡轮轴的刚性,降低振动,减小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0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