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控制器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3856.2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吉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林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控制 器用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具有环保节能,价格合适,无噪声,便利等特点,因此,电动自行车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与此同时,消费者和商家对整车的质量及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整车四大件之一的控制器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功率MOSFET以及相关的驱动电路的设计直接与控制器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尤其是在续流侧,MOSFET的驱动电路设计不当,续流侧MOSFET很容易损坏。由此可见,目前的电动车控制器驱动电路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故障率高等缺陷,制约了其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驱动电路,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电路不易出现故障,降低了故障率,且提高了电动车控制器的整体可靠性能,扩展了适用范围,方便使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电阻-第十电阻R1-R10、第一电容-第四电容C1-C4、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D1-D2、第一三极管-第六三极管V1-V6、第一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7和第二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8,15V电源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与5V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模块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V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8的G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三极管V5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V5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5V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PWM模块连接;第五三极管V5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六三极管V6的基极、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6的发射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7的G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6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一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7的S极、第二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8的D极连接,第一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7的D极与电动车电池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二带阻尼二极管的场效应管V8的S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电路不易出现故障,降低了故障率,且提高了电动车控制器的整体可靠性能,扩展了适用范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林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林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3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模块
- 下一篇:具有吊臂的器械及用于该器械的底部单元和/或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