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驱动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4233.0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钮微龙;张秀明;李红超;武杰;彭雷;姚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B60B2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30046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用驱动轴。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轴作为整车传递扭矩的旋转零部件,在降低整车NVH及提高越野性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汽车驱动轴为阶梯轴,其中一段插装在轮毂上,驱动轴一端面与轮毂一端面接触配合。现有技术中,驱动轴与轮毂的接触端面均为平面,面与面接触配合结构简单,对轮毂仅起到轴向定位作用,在驱动轴与轮毂配合中,由于二者受接触面积、压紧力、表面粗糙度、旋转间隙、轴向间隙等诸多因素影响,易使轮毂或驱动轴出现振动噪声问题。另外,驱动轴与轮毂配合的旋转扭矩全部由驱动轴上与轮毂插装配合的轴段上的花键承担,为满足承扭要求,此轴段较粗,不符合整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驱动轴,驱动轴与轮毂间经梯形齿啮合配合,消除了轴向间隙,同时加大了配合面积,使二者运动时具有良好的NVH特性,并且驱动轴能承载更大的扭矩,符合整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驱动轴,包括柄部、一端与柄部相联的驱动轴主体、套接于柄部的轮毂本体,轮毂本体于其一端面处与驱动轴主体的相应端面接触配合,所述驱动轴主体、轮毂本体于其相应的端面处啮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轴主体与轮毂本体啮合配合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为沿驱动轴主体径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第一梯形齿结构,其长度等值于其所在端面的外径与内径的差;
所述轮毂本体的与驱动轴主体相接触配合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配合,为沿轮毂本体径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第二梯形齿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梯形齿沿驱动轴主体周向布满其所在的端面;相应地,所述第二梯形齿沿轮毂本体周向布满其所在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柄部与驱动轴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与轮毂本体相配合处带有柄部花键;所述轮毂本体的中心孔处带有与柄部花键相适配的内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柄部的端部设有用于将驱动轴主体与轮毂本体间紧固的螺母。
柄部还可以为另一种结构,即其为螺栓结构,驱动轴主体的中心处与轮毂本体的中心处均设有与螺栓结构相适配的螺纹孔。
作为螺栓结构的柄部的限定,所述螺栓结构为单头螺栓,其远离驱动轴主体的一端为头部。
作为螺栓结构的柄部的另一种限定,螺栓结构为双头螺栓,其远离驱动轴主体的一端配有螺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驱动轴主体与轮毂本体二者接触配合的端面均采用长条形的梯形齿结构,将二者原有的面面接触配合变为齿啮合配合,增大了二者贴合面积。装配时,通过拧紧螺母或螺栓结构的头部,使驱动轴主体端面与轮毂本体端面逐渐啮合。通过计算合理设计出梯形齿的齿厚和紧固力矩,以保证装配后相互啮合的梯形齿的齿顶和齿根留有一定间隙(约0.25-0.5mm)。安装完成后,相互啮合配合的梯形齿在紧固力作用下有一定弹性变形,此变形能补偿驱动轴在运动过程中与轮毂本体产生的轴向间隙。另外,采用齿啮合配合的方式可使驱动轴主体承载扭矩,在承载相同扭矩的情况下,与面面接触配合相比,柄部可以做得更细,符合整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适用作各种车辆的驱动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驱动轴主体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轮毂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端面A与端面B间啮合方式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主体;2、轮毂本体;3、第一梯形齿;4、第二梯形齿;A、(驱动轴主体的一个)端面;B、(轮毂本体的一个)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车用驱动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柄部、一端与柄部相联的驱动轴主体1、套接于柄部的轮毂本体2,轮毂本体2于其一端面B处与驱动轴主体1的相应端面A是经啮合结构接触配合。
驱动轴主体1的端面A上设有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为沿驱动轴主体1径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第一梯形齿3结构,其长度等值于端面A的外径与内径的差。
轮毂本体2的端面B上设有与第一啮合部啮合配合的第二啮合部,为沿轮毂本体2径向延伸的长条形的第二梯形齿4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4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可调节式牵引装置的牵引车
- 下一篇:用于中客车的铝合金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