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软管接头同轴度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0145.4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卡;陈波;潘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 | 分类号: | G01B5/2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软管 接头 同轴 度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倍受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涉及汽车的许多环节,制动软管和制动软管接头是制动分泵与制动硬管之间的连接部件,是整车的关键零部件同时也是国家3C件,对车辆的制动性能影响极大,若在行驶中出现破裂或漏油极有可能因制动失效造成安全事故。现阶段生产中对制动软管接头的检验手段只有简单的尺寸和螺纹精度检测,缺少对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同轴度的检测,但如果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同轴度误差大可能会造成油管漏油,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阶段生产中缺少对制动软管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同轴度的检测,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软管接头同轴度检具,能方便检测制动软管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的同轴度,确保车辆的制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制动软管接头同轴度检具, 包括基板、百分表连接杆、接头连接杆,所述的百分表连接杆与接头连接杆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在基板的同侧,百分表连接杆的上端与基板固定连接,百分表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百分表,百分表上的测杆垂直穿过百分表连接杆,百分表测杆上的测头靠近接头连接杆,接头连接杆为圆柱形杆,其上端与基板转动连接,下端设有外螺纹。采用该方案,把制动软管接头通过内螺纹与接头连接杆的外螺纹螺接,百分表的测头靠在制动软管接头的外表面,转动接头连接杆一圈,百分表出现一个跳动量,根据该跳动量即可判断出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的同轴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头连接杆通过轴承与基板转动连接。采用该方案,转动接头连接杆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百分表连接杆横截面为矩形,其与基板连接端设有腰形孔,螺栓穿过腰形孔与基板固定连接。该方案百分表连接杆与基板连接方便且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头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盲孔,盲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接头连接杆中心线重合。该方案可以使接头连接杆与制动软管接头螺接深度更长,螺接更牢固,检测精度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方便检测制动软管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的同轴度,确保车辆的制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制动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 至图2 所示,一种制动软管接头同轴度检具,包括基板1、百分表连接杆4、接头连接杆3,基板为长方形板,百分表连接杆横截面为矩形,接头连接杆为圆柱形杆,所述的百分表连接杆与接头连接杆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连接在基板的同侧,百分表连接杆的上端设有腰形孔42,螺栓41穿过腰形孔与基板固定连接,百分表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百分表5,百分表上的测杆6垂直穿过百分表连接杆,百分表测杆上的测头7靠近接头连接杆,基板与接头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轴承2连接,接头连接杆的下端圆柱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9,接头连接杆的下端面上设有盲孔8,盲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接头连接杆的轴向中心线重合,盲孔的下端设有锪孔。图3是制动软管接头10的结构示意图,因制动软管接头的圆柱形外表面14与出油口12同轴度相同,所以内螺纹11与圆柱形外表面14的同轴度即为内螺纹11与出油口12的同轴度,使用时,把制动软管接头通过其上的内螺纹与接头连接杆的外螺纹螺接,百分表的测头靠在制动软管接头的圆柱形外表面上,转动接头连接杆一圈,百分表出现一个跳动量,根据该跳动量即可判断出接头内螺纹与出油口的同轴度。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别的实施例,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无论形式上怎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0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双动力驱动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两侧弹性运输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