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703.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荣;刘泽海;王敬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庞丰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06 | 分类号: | B61H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黄燕石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制动 控制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仪器仪表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动控制单元都是通过相关的元器部件通过管线电路连接成控制单元,实现对轨道列车车辆的制动、缓解、链接、远程缓解和紧急冲动限制等功能。
现有的制动控制单元的各相关元器部件安装分散,占用空间大,安装过程复杂,易产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以期使制动控制单元形成模块化,使其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维护。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包括制动缸,其特征是,还包括电磁阀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电磁阀组设置在所述制动缸的气路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磁阀组的两端气路上,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反馈控制所述电磁阀组动作,电磁阀组控制制动缸的充排气动作。
进一步,在所述电磁阀组的前方气路上设置空气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多个电磁阀和多个气控阀,所述多个电磁阀控制所述多个气控阀的供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
2、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可以通过电磁阀组和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通讯,控制制动缸的充、排气动作,从而达到车辆制动、缓解、链接、远程缓解和紧急冲动限制等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 2.制动缸;
3.电磁阀组; 4.压力传感器;
B1.远程缓解电磁阀; B2.紧急冲动限制电磁阀;
B3.一轴排风电磁阀; B4.一轴保持电磁阀;
B5.二轴保持电磁阀; B6.二轴排风电磁阀;
B7.连通电磁阀; B8.远程缓解保压气控阀;
B9.紧急冲动限制气控阀; B10.一轴排风气控阀;
B11.一轴充风保压气控阀; B12.二轴充风保压气控阀;
B13.二轴排风气控阀; B14.连通气控阀;
B15.远程缓解排风气控阀; P1.压力传感器;
P2.压力传感器; P3.压力传感器;
C1.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制动电子控制单元对列车数据进行处理,制动控制单元接收制动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对列车的两侧转向架进行制动控制,并将转向架的信号反馈给制动电子控制单元,将辅助气路控制单元与制动控制单元之间的阀门关闭或两个阀门全开,对被控列车实现车控和架控制动控制模式,通过对气控阀的控制,对列车车辆实现车控和轴控两种控制模式。
模块化制动控制单元包括远程缓解模块、紧急冲动限制模块、制动控制模块、连通模块和压力传感器。远程缓解模块用于缓解制动缸的过高压力;紧急冲动限制模块对进入制动回路的压缩空气进行限流;制动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制动级别产生相应的制动缸压力;连通模块连接两侧转向架的制动缸;压力传感器用于对制动缸压力、停放制动缸压力和制动缸输出压力进行采集。
远程缓解模块由远程缓解电磁阀B1、远程缓解保压气控阀B8和远程缓解排风气控阀B15组成,进行远程缓解时,远程缓解电磁阀B1得电,远程缓解保压气控阀B8和远程缓解排风气控阀B15动作,在切断中继阀输出压力的同时,排出制动缸的压力空气。
紧急冲动限制模块由紧急冲动限制电磁阀B2和紧急冲动限制气控阀B9组成,常用制动时,紧急冲动限制电磁阀B2得电,紧急冲动限制气控阀B9打开,使压缩空气不受限制的进入制动控制回路,从而保证制动用风;紧急制动时,紧急冲动限制电磁阀B2失电,紧急冲动限制气控阀B9关闭,使压缩空气经限流后进入制动控制回路,从而具有冲动限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庞丰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庞丰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