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动力电池高压连接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675.4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单红艳;卢山;王莹;刘木林;王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动力电池 高压 连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池高压连接控制系统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汽车动力电池上的高压连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逐年严重,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而汽车工业在其发展的100多年内,虽然在节能、污染、排放和其他若干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和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尾气排出的污染物仍是当今地球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行业消耗了世界石油产量的很大一部分,据统计:交通工具的能量消耗量占世界总能源消费的40%,汽车的能源消耗量约占1/4。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多,石油消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开发并应用节能清洁的汽车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纯电动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应运而生。
电动车动力电池输出的电压一般在300V以上,而高压用电设备上一般都会有一个大电容。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连接动力电池和用电设备就会出现加在继电器电压过大,流过继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继电器的现象。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快速上电,要想缩短上电时间就要选阻值小的电阻,这样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会增大,对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有影响。如果电阻的阻值选的太大,又不能满足整车对上电时间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如漏电人身安全、碰撞、电机失控造成飞车等),可能会出现带负载下电的特殊要求。此时,继电器会出现高压电弧,烧毁继电器,无法完成下电过程。另外,继电器采用是机械方式连接,使用寿命短,开关次数有限。特别是在大电流下进行开关操作时更容易损坏继电器,严重情况时,继电器不能断开,会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而且继电器在电池包的内部,维修、更换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高压连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控制器与车载检测系统连接;控制器通信接收端口与通信设备通信输出接口连接;控制器通过工作电路的三条支路分别与电源正极和负载连接;所述工作电路的三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连接上电IGBT门极G、上电IGBT集电极C、限流电阻、负载、负极继电器和电源负极;另一条支路依次连接下电IGBT门极G,下电IGBT集电极C,接入负载;第三条支路通过主继电器接入负载;电源正极依次与上IGBT发射极E、主继电器、下电IGBT发射极E连接。
检测系统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电压检测装置或/和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设备为车载计算机;电源是汽车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四个温度监测点,当电器元件过热时,测温元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会发出提示警报,以避免电器元件因为温度过高而烧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IGBT管代替继电器,由于IGBT采用电子方式通断,无机械触点,从而其使用寿命更长;缩短高压上电时间,并且下电速度快,比现有技术更加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电流程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电流程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电时序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电时序简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控制器1与车载检测系统10连接;控制器通信接收端口与车载计算机11通信输出接口连接;控制器通过工作电路2的三条支路分别与汽车动力电池3正极和负载4连接;所述工作电路的三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依次连接上电IGBT6门极G、上电IGBT集电极C、限流电阻7、负载、负极继电器5、汽车动力电池3负极;另一条支路依次连接下电IGBT8门极G,下电IGBT集电极C,接入负载;第三条支路通过主继电器9接入负载;电源正极依次与上IGBT发射极E、主继电器、下电IGBT发射极E连接。
检测系统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电压检测装置或/和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设备为车载计算机;电源是汽车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骨壤巧克力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治疗禽流感的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