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3766.6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7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邓程来;孙磊;李裕达;陈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挂式 悬空 移动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大型体育场馆、音乐厅、歌舞剧院、大型火车站站台雨棚等,其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结构桁架或网架结构,为保证整个建筑的整体效果及隔音吸音效果,一般在钢结构桁架或网架上、屋面檩条下方设屋面吊顶板,上铺吸音材料。但因为此类建筑结构高、跨度大以及下部楼地面设置看台等特点,吊顶板的安装操作平台不宜使用门式移动脚手架,如使用满堂脚手架,则施工成本将大大增加,且占用施工空间,工期也会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由桁架上弦钢管、圆钢挂钩、钢方管主龙骨、钢方管次龙骨和竹脚手板构成,钢方管主龙骨通过圆钢挂钩挂在桁架上弦钢管上,钢方管次龙骨设置在钢方管主龙骨上,钢方管次龙骨上设置为竹脚手板。
上述的钢方管主龙骨与钢方管次龙骨通过绑扎绳绑扎固定。
上述的桁架上弦钢管与圆钢挂钩通过绑扎绳绑扎固定。
上述的钢方管主龙骨间距等于桁架上弦钢管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钢结构屋面结构高及楼地面不平等空间限制而不宜使用门式移动脚手架的难题,较为简便的完成铺设吸音材料的工序,同时它与满堂脚手架相比,既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桁架上弦钢管;2、绑扎绳;3、圆钢挂钩;4、屋面吊顶板;5、钢方管主龙骨;6、钢方管次龙骨;7、竹脚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其结构由桁架上弦钢管1、圆钢挂钩3、钢方管主龙骨5、钢方管次龙骨6和竹脚手板7构成,50mm*50mm*5mm钢方管主龙骨5通过?16圆钢挂钩3(钢挂钩长1.6m、间距1.0m)挂在桁架上弦钢管1上,通过绑扎绳2绑扎固定,50mm*50mm*5mm钢方管次龙骨6设置在钢方管主龙骨5上,通过绑扎绳2绑扎固定,钢方管次龙骨6上设置为竹脚手板7,通过绑扎绳2绑扎固定。
钢方管主龙骨5间距等于桁架上弦钢管1间距。
使用时,可配备3套竹脚手板7,4套圆钢挂钩3、钢方管主龙骨5及钢方管次龙骨6,交替使用,在第二、三套操作平台上安装屋面吊顶板4的时候,专门负责搭拆操作平台的施工人员拆除已施工完的前一套操作平台然后搭设到下一工作面。
本实用新型的反挂式悬空移动操作平台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照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3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