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联齿轮小齿轮的磨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4311.8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4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汤承龙;李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创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F5/02 | 分类号: | B23F5/02;B23F2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小齿轮 磨削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加工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联齿轮小齿轮的磨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齿轮磨削时主要采用粗磨、半精磨和精磨的操作过程,齿轮磨削性能检测的主要参数为齿轮径向跳动及齿距偏差,粗磨磨削每冲程进给量稍大基本为0.03mm,半精磨每冲程进给量在0.02mm,精磨每冲程进给量在0.01mm。粗磨的砂轮转速与也与精磨的转速有所区别。这样的磨削方法在保证齿轮齿形、齿向的6级精度还可以达到,但是严格监督齿距偏差及径向跳动的数值时经常出现超过6级公差的现象。有的齿轮径向跳动竟达到9级,此跳动值超差时判断齿轮精度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现有常规的磨齿方法虽然分为粗、半精及精磨三圈实现,这种常规的磨齿方法导致生产的齿轮隔几个齿就出现明显跳动。这个跳动的产生正是由于成型磨削的原理是用磨齿机内的金刚辊轮磨削砂轮成齿槽的形状,而用此砂轮来磨削齿槽后的留下齿的部分就是齿形要求的参数值。所以,每个齿的各个参数精度完全取决于磨齿砂轮的参数及形状。然而,砂轮每磨削几个齿牙由于砂粒与齿轮齿面的接触钝化及脱落,表面发生变化,导致磨削出的齿参数每个之间都存在细微差别。为保证后序齿槽的加工精度,就需要根据每次磨削进给量的多少及时用金刚辊轮将砂轮打磨锋利后再进行其余齿的磨削操作。但正是由于这种定期打磨砂轮的影响,造成刚刚打磨完的砂轮磨削的第一个齿与砂轮用钝后即将去打磨时磨削的最后一个齿的齿形在齿距偏差上就明显表现出差异,而这样的磨齿操作在半精磨及精磨时重复执行,误差的渐渐累积,也就形成了齿轮整个左齿面或右齿面的每隔几个齿就出现明显跳动。
如图1、图2所示,双联齿轮包括小齿轮A,大齿轮B,小齿轮A大齿轮B一体连接,所述小齿轮A与大齿轮B之间设有推刀槽;加工时,小齿轮A在插齿完成后表面光洁度为1.6μm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当采用上述的磨削方式磨削后在齿轮的各齿之间会出现明显的跳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径向跳动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磨削精度的双联齿轮小齿轮的磨削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联齿轮小齿轮的磨削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上模座通过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座上部设有用于固定双联齿轮的下模,所述上模座上与下模相对应的位置传动连接有用于磨削双联齿轮小齿轮的齿型磨削装置,所述齿型磨削装置可相对下模上下移动。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齿型磨削装置包括若干个呈环形排列的磨削刀,若干个呈环形排列的磨削刀与双联齿轮小齿轮上的齿一一对应并与双联齿轮小齿轮上的齿形相吻合。
进一步改进:
所述齿型磨削装置可相对下模做间歇性转动。
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驱动齿型磨削装置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
进一步改进:
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模座上的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座内固定连接有RV减速机,所述RV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RV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齿型磨削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
所述下模内设有用于将双联齿轮与下模定位的定位销。
进一步改进:
所述定位销的数量至少为两支。
进一步改进:
所述齿型磨削装置的下端安装有电子限位器,电子限位器用于限制齿型磨削装置的行程,防止齿型磨削装置再下行时超程破坏工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对双联齿轮中小齿轮的各个齿进行同时磨削,上模在完成一次磨削进程,在回程过程中旋转一定角度保证在第二次进程中磨削齿轮上不同的位置,如此反复可保证小齿轮上各个齿磨削均匀,保证了磨削精度,减小了磨削误差;同时避免了单个齿轮磨削带来的径向跳动,保证了大齿轮与小齿轮位置的一致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可用于批量生产;RV减速机旋转位移的精度高,可保证磨削刀与齿轮定位的准确度,提高加工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双联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创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华创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4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