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路保护支架、车身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2753.0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0 | 分类号: | B60R16/0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保护 支架 车身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保护支架、车身以及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身中有很多的钣金焊接搭接边,管路从钣金焊接搭接边的周边绕过。车辆行驶时,车身的震动使车身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很容易与管路发生刮蹭现象,破坏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保护支架、设有该管路保护支架的车身以及具有该管路保护支架的车辆,该管路保护支架结构简单,可避免管路受到车身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的刮蹭,保护管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路保护支架,用于避免车身的钣金焊接搭接边刮蹭其周边的管路,包括:
支架本体,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第一固定结构;
用于包裹车身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的翻边结构,与所述支架本体固连;
以及,
用于固定车身的钣金焊接搭接边周边的管路的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支架本体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用于与车身螺接的螺栓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中部的螺栓孔;
所述螺栓孔内穿装螺栓,所述螺栓与车身上的焊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为由所述支架本体的边缘弯折形成的L型的圆角翻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的断面呈U型,且U型开口朝向车身的钣金焊接搭接边。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用于与管路的管夹配合以固定所述管夹的焊母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和/或所述翻边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有用于插入车身的定位孔内以进行装配定位的定位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管路保护支架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保护支架结构简单,其可以固定在车身上,装配简便,通过对钣金焊接搭接边的包裹,避免管路刮蹭,起到保护管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通过设置一管路保护支架,对钣金焊接搭接边包裹,避免管路刮蹭,保护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在其车身上设置一管路保护支架,对钣金焊接搭接边包裹,避免管路刮蹭,保护管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保护支架装配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保护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保护支架的主视图;
图4表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对其周边管路刮蹭而破坏管路的问题,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保护支架,其包括:
支架本体100,具有用于与车身200固连的第一固定结构;
用于包裹车身200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201的翻边结构300,与支架本体100固连;以及,
用于固定车身200的钣金焊接搭接边201周边的管路的第二固定结构,与支架本体100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保护支架结构简单,其可以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车身200上,装配简便,通过翻边结构300对钣金焊接搭接边201的包裹,避免管路刮蹭,起到保护管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本体100为板状结构。第一固定结构为用于与车身200螺接的螺栓组件,包括开设于支架本体100中部的螺栓孔400。该螺栓孔400内穿装螺栓,再与车身200上焊接好的焊母连接,从而将支架本体100螺接于车身200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能够与车身卡接的卡扣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至4所示,翻边结构300可以是由板状结构的支架本体100的两端边缘弯折形成的L形的圆角翻边结构,也可以是断面呈U型的翻边结构300,且U型开口朝向车身200的钣金焊接搭接边201,以将车身200上的钣金焊接搭接边201包裹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翻边结构300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2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