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8077.3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刘涛;王忠宁;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发动机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油气分离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增压式发动机通过活塞的压缩和膨胀进行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气缸内的一部分气体不可避免的会经过活塞环的间隙漏入到曲轴箱中,这部分废气会使曲轴箱内气压升高,导致机油自曲轴箱两端的油封及油底壳密封面流出,造成曲轴箱内的机油被漏气污染和稀释,机油的润滑性能下降,加速机件的磨损;同时曲轴箱的温度也会上升,在存有油雾和燃气的情况,当遇到某些热源时,油雾和燃气将可能被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般的增压式发动机都配备有曲轴箱通风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油气分离器,现有的油气分离器从安装位置上可以大致分为缸盖罩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和外挂式油气分离器。传统的油气分离器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1)一般油气分离器大都设有滤芯结构,因此油气分离器的压损较大,在发动机的部分负荷下,曲轴箱通风系统不工作,令曲轴箱压力较高,必须通过在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泄压阀来缓和曲轴箱的压力,这样就会导致发动机排放的气体不能够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放的气体中污染成分含量高,同时,滤芯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发动机的性能,维护成本也极高;
2)针对上述设有滤芯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存在的缺陷,现有的技术提供了无滤芯的油气分离器,而无滤芯是的油气分离器又存在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压力损失大,分离效果差和回油不通畅等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有滤芯的油气分离器还是无滤芯的油气分离器,都会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果好,压力损失小,同时体积小,结构简单的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包括上盖和壳体,所述上盖设置在壳体顶端,在壳体上设有用于曲轴箱的油气进入到壳体内进行分离的进气口,壳体的底端设有用于分离后的机油回流至油底壳的回油机构;在上盖上设有用于分离后的气体流出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将进入到壳体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油气分离的油气分离机构,油气分离机构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壳体导流圆筒、与上盖固连的上盖导流圆筒,所述上盖导流圆筒套装在壳体导流圆筒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回油机构包括分布于壳体导流圆筒底部的至少一个导流圆筒回油口,设于壳体底端的、用于分离的机油流出壳体的总回油口,所述导流圆筒回油口与总回油口相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总回口通过偏心结构与壳体内的导流圆筒回油口相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上盖顶部为锥形结构设置,上盖的顶端与出气口相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种限定: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将油气分离器固定在发动机曲轴箱上的固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活塞环间隙泄露的混合气体,通过壳体导流圆筒与上盖导流圆筒进行油气分离,由于上盖导流圆筒套装在壳体导流圆筒内,混合气体通过沿着这两层导流圆筒流动而被冷却分离,使得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更好,油气分离得更彻底;同时本实用新型未设置滤芯结构,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压力损失小;
(2)在壳体导流圆筒的底部分别设有导流圆筒回油口,使分离出的机油可以更均匀地流出壳体;
(3)总回油口通过圆筒偏心结构设置在壳体上,即总回油口为偏心设置,与导流圆筒回流口相配合,使回油速度更快,回油也更加顺畅;
(4)上盖为锥形结构,上盖的顶端设有出气口,即出气口设置在锥形上盖的锥尖处,使得分离后的气体能够更快速地从油气分离器中流出;
(5)壳体上设有固定孔,可以方便地将油气分离器固定在发动机曲轴箱上。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并且油气分离的效果好,回油和出气的速度快。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增压发动机的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壳体,3—入气口,4—出气口,5—总回油口,61—壳体导流圆筒,62—上盖导流圆筒,7—导流圆筒回油口,8—偏心结构,9—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8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综合测试终端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