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杀菌干燥一体化微波隧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8122.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7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河;石丽花;王桐;王淮;于建伟;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18 | 分类号: | F26B15/18;F26B3/347;A61L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干燥 一体化 微波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杀菌干燥一体化微波隧道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微波隧道杀菌设备基本上是以干燥为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以杀菌作为主导功能进行设计的,而在医药及食品领域经常需要将其作为杀菌设备使用。但现在的微波隧道炉作为杀菌干燥一体使用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由于其基本结构是整个微波炉腔前后贯通,造成炉内气氛基本一致,而杀菌和干燥是两个不同的工艺过程,如果在同样工艺条件下进行,势必不能完全两者兼顾,由于微波杀菌需要一个高温湿热环境,而干燥则要求将水分快速蒸发,不能形成和保持有利的杀菌环境,影响杀菌效果:二是现有的干燥炉由于炉体较短,一般采用一个排风系统,导致炉内气氛基本一致,不便于形成独立的杀菌空间和干燥空间,因此也难于分区控制炉内气氛,以达到最佳的工艺环境;三是现有技术的干燥炉将微波发生器前后均衡分布,在微波隧道炉炉腔的前段升温缓慢,不能快速形成有效杀菌温度,造成能源浪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使隧道微波炉用于粉状或颗粒状的含水分较低的物料时杀菌效果不佳,如对花粉芽孢的杀灭方面时,反映的更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杀菌干燥一体化微波隧道炉。其能将整个微波炉腔分隔成工况分别可控的杀菌室和干燥室,使杀菌与干燥一次完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杀菌干燥一体化微波隧道炉,包括炉体、输送系统、微波加热系统及排风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带,所述炉体内部设有微波内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内设有隔离挡板,所述隔离挡板将所述炉体的微波内腔沿炉体前后方向分成杀菌室和干燥室两个区段。
所述隔离挡板下部,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位置设有片状或梳状隔离风帘,以提高杀菌室和干燥室的隔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隔离挡板将所述炉体的微波内腔沿炉体前后方向分成杀菌室和干燥室两个区段,从而便于分段进行气氛控制,以形成不同的工作环境,扩展了设备功能,提高了杀菌干燥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所述杀菌室的输送带上部还设有覆盖装置,在所述覆盖装置和所述输送带之间形成半封闭空间。
所述覆盖装置包括覆盖层及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炉体内侧,所述支架与所述炉体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覆盖装置进一步在杀菌室内部形成一个更封闭的高温湿热气氛,有利于杀菌气氛的形成和稳定,特别对芽孢含量高的花粉类物料尤为有效。
进一步,所述覆盖层是薄膜或板材。所述覆盖层材质为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薄膜覆盖成本较低,板材则有利于按要求成型,如直接做成弓型断面。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都是微波环境的首选材料。
进一步,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杀菌室区段的第一排风系统和设于所述干燥室区段的第二排风系统,所述第一排风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排风系统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杀菌室区段的第一排风系统和干燥室区段的第二排风系统还可以由调频电机或电磁阀进行精确控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独立的排风系统,具有调节炉腔内湿热氛围的能力,有利于满足杀菌和干燥的不同工况要求。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可以分别控制杀菌室和干燥室的排量大小,结合风机的变频控制可以使炉内气氛得到最佳控制,以适应不同物料及不同物料含水率的加工要求。
进一步,所述微波加热系统包括微波发生器,所述炉体前段设置的微波发生器数量多于炉体后段的微波发生器数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微波隧道炉一般比较短,而有效的杀菌环境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杀菌时间,如松花粉的有效杀菌温度在70~100℃,如果将微波发生器均布,而物料连续通过,就会在炉体前段需要较长的预热区,造成设备资源浪费,上述布局则有利于工作环境的快速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覆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炉体内微波发生器分布图。
在图1到图4中,各个标号所表示部件名称如下:1、炉体支架;2、托辊;3、输送带;4、托辊轴;5、挡边条;6、支架;7、覆盖层;8、隔离挡板;9、隔离风帘;10、炉门;11、主动辊筒;12、从动辊筒;13、炉体;14、微波发生器;15、第一排风系统;16、第二排风系统;17、第一调节阀;18、第二调节阀;19、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8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