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感应功能的挠性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5505.2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庄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明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02 | 分类号: | F16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感应 功能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联轴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感应功能的挠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按,马达转动轴与负载受动的转轴之间,通常必须通过联轴器加以连结,而联轴器就结构形态而言概分为固定联轴器与挠性联轴器两种,以其中固定联轴器而言,由于使用者必须使马达转动轴与受动转轴呈一直线,亦即二者轴心必须经过严格与耗时的校正程序,否则马达运转时会产生振动现象,久而久之,转轴将容易因机械疲劳而断裂,且轴承也因偏心负载而发热磨损;相对而言,挠性联轴器即是基于前述缺点而被开发问世,其可容忍的径向角度误差约为5°至7°,且安装及更换均相当容易,遂成为目前相关领域设备中被广泛使用的轴结构件,而本实用新型即是特别针对此种挠性联轴器产品结构加以再创思研发。
本实用新型所鉴问题点,主要基于自动控制机具的位移行程精密控制的部份;前述挠性联轴器被广泛应用于一些桌上型CNC(计算机数值控制)机具上,以作为其马达转动轴与受动转轴之间的可挠式连接件,而为了实现桌上型CNC所设滑动刀座的精密位移,其习知结构的马达部份通常采用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源,然相关业界均知,伺服马达若与其功能相近的步进马达相较,伺服马达的设置成本较步进马达昂贵许多(超过一倍),但若细究二者功能上的优缺点,其中的失步问题应是较大关键点,因伺服马达数闭回路控制,且有编码器进行回授,故较无失步问题,反观步进马达属于开回路控制而会有失步问题,然而,若因此选用伺服马达,业者即必须付出昂贵成本方可达成其功能诉求。
有鉴于此,后续遂有业者改采以步进马达加装制式编码器的结构形态,以弥补步进马达的缺点,同时降低设制成本;惟此一习知结构形态,由于制式编码器加装组配于步进马达过程中,仍旧因为中心度校正配合度的问题而存在运 作偏差、中心度失准等问题,故此种习知结构虽可较伺服马达降低成本,但设置的便利性与准度等方面仍有其疑虑与缺憾存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感应功能的挠性联轴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感应功能的挠性联轴器,包括:一第一轴接部,包括一第一轴连接孔以及第一锁固定位部;一第二轴接部,与第一轴接部互呈间隔反向配置关系,第二轴接部包括一第二轴连接孔以及第二锁固定位部;挠性连接部,设置于第一、第二轴接部之间,藉以挠性连接第一、第二轴接部;被感应部,呈环状形态设置于第一轴接部、第二轴接部或者挠性连接部至少其中一者的外周预定位置;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挠性联轴器应用上能够配合一既有光传感器设于第一、第二轴接部或挠性连接部任其中一者的间隔对应位置处以对于被感应部进行侦测感应,故当挠性联轴器受动运转时,被感应部得随之同步旋转位移,使光传感器能够感应取得一预定轴动构件的运转行程具体数值,藉以省去与预定轴动构件组接校正配合的过程与困扰,而能够在符合最低设置成本的条件下,达到大幅提升设置方便性以及运作精准度等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挠性联轴器整体形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被感应部具体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被感应部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传感器与被感应部配置形态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传感器与被感应部另一配置形态的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肩部与被感应部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卡合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被感应部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被感应部为孔洞形态的实施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被感应部为刻度线形态的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光传感器为配合孔洞形态的被感应部的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光传感器感应讯号的动作状态参考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一预定轴动构件的实施形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感应功能的挠性联轴器A包括:
一第一轴接部10,包括一第一轴连接孔11以及第一锁固定位部12;
一第二轴接部20,与第一轴接部10互呈间隔反向配置关系,第二轴接部20包括一第二轴连接孔21以及第二锁固定位部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明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明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粉机喂料辊离合装置
- 下一篇:轮毂与轴的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