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燃油回油道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1286.0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江涛;柯小松;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M61/1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帅玲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燃油 回油道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整体式燃油回油道缸盖。
背景技术
为满足汽车尾气排放要求,同时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在后处理环节增加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进行尾气过滤,但是后期的升级空间较小。另外,还可通过精确控油来实现完全燃烧,减少排放。而涉及到燃油喷射除了泵之外,研究的最多的就是缸盖了。目前国内外缸盖大部分采用单个喷油器直接连接燃油回油道,有几缸就有几个回油孔。虽然上述结构可以满足燃油喷射的回油要求,但是存在如下弊端。
1、此种方式结构复杂:由于采用了单缸单回油道,因而就需要相应的外部管路进行连接来形成环路,在本来就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布置空间管路,使整个发动机的外部设计非常复杂。
2、容易造成外部回油泄露:由于众多的外装件和连接管路长期在高压状态下工作,存在泄漏的风险,使发动机的整体可靠性降低。
3、加工难度系数高:由于采用单缸单回油道,因而有几个缸就需要加工几个回油道,加工内容较多,而且回油道孔大部分为深长孔,并且孔径不超过?12。大部分的孔的长径比都超过了5倍,因而必须使用特殊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
4、总体成本较高:由于后期装配采用外部管路连接,导致整个装配成本较高;另外加上加工难度的提高,整体成本也随之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燃油回油道缸盖,以实现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缸盖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喷油器孔的喷嘴,喷油器孔分布在缸盖顶面上,喷油器孔的四周分布有两个进气门柱和两个排气门柱,喷油器孔居中分布在进、排气阀座中间;在两个进气门柱和两个排气门柱之间的喷油器柱面为鼻梁区,中间腹板以上的喷油器柱面为上鼻梁区,中间腹板以下的喷油器柱面为下鼻梁区;缸盖的前、后端面上分布着贯穿整个缸体的整体燃油回油道,整体燃油回油道分布在上鼻梁区上,喷油器孔直接与整体燃油回油道贯通,整体燃油回油道的一端采用堵盖进行密封,另一端采用螺纹连接管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整体式燃油回油设计,不需要再设计复杂的外部管路,直接通过内部的整体回油道实现所有缸的贯通,结构简单。
2、单个喷油器在单次喷油结束之后,直接将多余的高压燃油通过与整体式燃油回油道之间的贯穿孔回到低压泵,不需要通过外部管路,因而也就不存在泄漏隐患,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可靠性。
3、从原先的有几缸就需要加工几个燃油回油道,改为只需要加工一个整体回油道,加工工艺非常简单。
4、喷油器孔与整体燃油回油道直接采用内部贯通方式,取代了原先的外部回油管路,直接实现内部回油,从而降低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K-K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缸盖的前后分别分布着前端面3和后端面4,缸盖的底面1上均匀分布有喷油器孔5的喷嘴,喷油器孔5分布在缸盖顶面2上,喷油器孔5的四周分布有两个进气门柱6和两个排气门柱7,喷油器孔5居中分布在进、排气阀座中间;在两个进气门柱6和两个排气门柱7之间的喷油器柱面为鼻梁区9,中间腹板10以上的喷油器柱面为上鼻梁区11,中间腹板10以下的喷油器柱面为下鼻梁区12;缸盖的前、后端面上分布着贯穿整个缸体的整体燃油回油道8,整体燃油回油道8分布在上鼻梁区11上,喷油器孔5通过侧壁破壁直接与整体燃油回油道8贯通,整体燃油回油道8的一端采用H6精度的堵盖进行密封,另一端采用螺纹连接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1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