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彩膜基板及具有该彩膜基板的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7328.8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从华;马骏;王丽花;姚绮君;于泉鹏;赵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膜基板 具有 内嵌式触控 液晶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具有该彩膜基板的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自1974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电阻式触摸屏以来,触控技术经过飞速地发展,目前业界已经产生出了诸如电容式、电阻式、红外式和声波式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有定位精确灵敏、触摸手感好、使用寿命长和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成为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电容式触摸屏分为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由于互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实现多点触控,因而互电容式触摸屏成为电容式触摸屏市场上的主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互电容式触摸屏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外挂式的结构,即将触摸屏面板贴合于显示面板外部。但这种外挂式的结构不可避免地增加整个显示器的厚度和重量,造成透光率的下降,不符合显示器轻薄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因此业界提出了内嵌(in-cell)式互电容触控屏,即将互电容触控屏集成于显示面板内部,这样就能够达到透光率高和产品轻薄化的双重效果。而目前最佳的集成方式莫过于将互电容触控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内部。
但是将互电容触控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内部的内嵌式互电容触控屏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例如当将触控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之后,由于受到液晶显示面板内部器件的影响,触控信号会发生减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触控屏集成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时,触控信号发生减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包括:
透明基板;
黑矩阵,呈网状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下方以限定出透明区域;
触控层,位于所述透明区域和所述黑矩阵下方;
色阻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下方,所述色阻层包括对应于所述透明区域的多个色阻单元;
可选的,所述触控层包括:
多个驱动电极沿第一轴向连接成多条相互绝缘的驱动线;
多个与所述驱动线绝缘的感应电极;
带有通孔的绝缘层,覆盖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线;
多条导电桥,通过所述通孔沿第二轴向连接所述感应电极成多条相互绝缘的感应线,所述绝缘层隔绝所述导电桥与所述驱动线。
可选的,所述导电桥为至少一条金属导线或者金属网框,并被所述黑矩阵遮挡。
可选的,所述触控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表面的多个金属网,每个所述金属网限定于一个所述感应电极或者一个所述驱动电极的表面范围内,所述金属网的网状与所述黑矩阵的网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金属网被所述黑矩阵所遮挡。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位于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线二者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导电桥位于所述黑矩阵下方。
可选的,所述导电桥和所述金属网分别位于所述触控层的两侧,所述金属网位于所述触控层中靠近所述黑矩阵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色阻单元包括三原色色阻单元,并且所述色阻单元呈多边形,其边长在50μm~150μm之间。
可选的,组成所述导电桥的所述金属导线的线宽在2μm~5μm之间;组成所述导电桥的所述金属网框的框线宽度在2μm~5μm之间。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的网线宽度在2μm~5μm之间。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透明绝缘有机膜层。
可选的,所述色阻层下方还包括有平坦层。
可选的,所述平坦层作为公共电极层或者所述平坦层下方还包括有公共电极层。
可选的,所述公共电极层下方还有配向层,所述配向层下方分布有间隙子。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如上所述的彩膜基板;
阵列基板;
液晶层,封装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为平面转换型液晶阵列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通过在集成于所述彩膜基板上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表面上设置所述金属网,使得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本身的电阻减小,防止了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中触控信号的减弱,使得整个装置的检测能力变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该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利用上述彩膜基板,使得整个装置既可实现显示功能,又能够实现触控功能,并且触控信号在扫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强度,使得装置的触控检测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7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种植大棚支架
- 下一篇:一种双向运行的双链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