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捷型测绘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7609.9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军;关雅雯;宋晓明;张超;史锋;庞小娟;郭伟;董泽辉;齐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13/18;B64D47/08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捷 测绘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通过无人机代替有人飞机执行测绘任务的便捷型测绘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
当前几乎全部的摄影测量单位都处于有“测量”而无“摄影”的状态,小区域高精度地形图测绘,一直依赖于全野外的人工作业方式。作为传统航空航天遥感手段的补充,无人机测绘技术成为了遥感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目前的无人飞机对于不同的任务要求和使用条件差别很大,并且大都携带和使用不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捷型测绘无人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局限、携带和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机体采用固定翼H尾式气动布局,机体包括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及尾撑,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及尾撑之间均采用插销连接;机身为升力体机身,机身内部按功能分为四个舱段,由前至后依次为设备舱、载荷舱、伞舱、动力舱;机载数据传输电台和载荷部分别安装在设备舱和载荷舱内;发动机和螺旋桨设置在动力舱后端,自动驾驶仪设置在动力舱内油箱的上方;襟翼、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舵机均内置于尾撑中。
所述的发动机为汽油式活塞发动机。
所述的螺旋桨为木质定距螺旋桨。
所述的油箱为软体油箱。
所述的载荷部采用摄像机或相机,载荷镜头安装位置为当飞机进行正常飞行时,载荷镜头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的姿态。
所述的载荷部放置在机身载荷舱内的减震型腔中。
所述的载荷部固定在机身载荷舱内配置的三轴云台上。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前三点式起落架,后起落架安装在机身下表面,动力舱下方。
所述的自动驾驶仪具备自动驾驶及自主控制无人机功能,采用PID控制方法,通过带GPS修正的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解算,通过数据链路传输过来的遥控信息并提取正确的控制信号,对3向加速度、3向陀螺数据采集处理、气压传感器及导航设备采集的侦察平台飞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接收;在无人机起飞过程中,自主控制无人机弹射起飞,在飞行过程中根据预先规划的路线任务进行处理,向执行机构发送指令,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任务,并可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实时进行航迹路线的更改及规划。
所述的副翼按控制率输出舵量使飞行器保持固定的坡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灾情评估、应急监测、地理测绘、环境评估等方面的需求研制的一款小型便捷型测绘无人机。具有携带方便、维护使用简单、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在应急抢险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载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载布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起落架;2、设备舱;3、载荷部;4、供电电源;5、油箱;6、后起落架;7、发动机;8、电台天线;9、自动驾驶仪;10、伞舱;11、机载数据传输电台;12、开关;13、空速管;14、动力舱;15、载荷舱;16、机身、17、机翼;18、水平尾翼;19、垂直尾翼;20、尾撑;21、襟翼;22、副翼;23、升降舵;24、方向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机体采用固定翼H尾式气动布局,机体包括机身16、机翼17、水平尾翼18、垂直尾翼19及尾撑20,机身16、机翼17、水平尾翼18、垂直尾翼19及尾撑20之间均采用插销连接;机身16为升力体机身,机身16内部按功能分为四个舱段,由前至后依次为设备舱2、载荷舱15、伞舱10、动力舱14;空速管13安装在设备舱2前端;开关12和机载数据传输电台11安装在设备舱2内;载荷部3安装在载荷舱15内;供电电源4安装在机身内部,伞舱10下方;机身上设有前三点式起落架,后起落架6安装在机身下表面,动力舱14下方。汽油式活塞发动机7和木质定距螺旋桨设置在动力舱14后端,软体油箱5设置在动力舱14内;自动驾驶仪9设置在动力舱14内软体油箱5的上方;襟翼21、副翼22、升降舵23和方向舵24的舵机均内置于尾撑2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76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