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3607.2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朝闻;梁海波;黄遵国;罗以娇;段俊英;蒋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0R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李满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商用 车前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车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装有前下防护装置的N2、N3类(中重型商用车)车辆在与M1、N1(轿车、总重3T以下的轻型商用车)类车辆正面碰撞时可以为M1、N1类车辆提供有效的保护,对提高车辆的运输安全性、减少人身伤害、减少财产损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重型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主要包括(见图1):防护横梁1、左支座2、右支座3、左连接支架4和右连接支架5,前下防护横梁1通过左右支座及左右连接支架固定于车架前端,左右支座和前下防护横梁焊接,左右支座和左右连接支架螺栓连接,左右连接支架和车架腹面及翼面螺栓连接。
该种前下防护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左右支座距离较近,一般为850mm~1000mm,两端悬臂梁过长,在受到碰撞时悬臂梁刚度较差、变形较大,前下防护装置防撞性较差;
2、该前下防护装置功能单一,质量较大,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防撞性能强、功能多样,同时具备轻量化设计的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包括前下防护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防护横梁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一体式连接支架,所述两个一体式连接支架之间的距离为1150mm~1250mm。
所述前下防护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级踏步。
所述前下防护横梁的一侧还设有举升油罐支架,所述举升油罐支架位于一级踏步和一体式连接支架之间。
所述前下防护横梁为方钢管梁,所述一体式连接支架为铸件,所述一级踏步和举升油罐支架均为冲压钣金件。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左右连接支架和左右支座集成为一体式连接支架,同时前下防护装置上集成一级踏步、举升油罐支架,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和种类减少,节省材料,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连接可靠性增强,实现前下防护装置的轻量化,也为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做出一定贡献。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大左右一体式连接支架的间距,并确定前下防护装置左右连接支架最佳间距及前下防护横梁两端悬臂梁合理长度;同时将一级踏步集成在前下防护横梁两端,作为前下防护装置一部分;这使前下防护装置防撞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前下防护装置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横梁、2—左支座、3—右支座、4—左连接支架、5—右连接支架、6—前下防护横梁、7—一体式连接支架、8—一级踏步、9—举升油罐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2中所示的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包括前下防护横梁6,前下防护横梁6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一体式连接支架7,两个一体式连接支架7之间的距离为1150mm~1250mm。上述一体式连接支架7减少了前下防护装置的零件数量,实现前下防护装置的轻量化。另外,通过上述两个一体式连接支架7间距的设计可以大幅提高前下防护装置的防撞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前下防护横梁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级踏步8。本实用新型将一级踏步8与前下防护横梁集成为一体,可以作为前下防护装置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提高了前下防护装置的防撞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下防护横梁6的一侧还设有举升油罐支架9,所述举升油罐支架9位于一级踏步8和一体式连接支架7之间。上述举升油罐支架9的设置实现了前下防护装置的功能多样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下防护横梁6为方钢管梁,一体式连接支架7为铸件,所述一级踏步8和举升油罐支架9均为冲压钣金件。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所述一级踏步8用于方便驾驶员进入驾驶室,所述举升油罐支架9用于设置举升油罐。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3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拉杆双头自动焊接机
- 下一篇:机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