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9200.2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刘安策;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加强 板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同时又要保证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其中汽车侧面结构的吸能作用尤其重要;在保证碰撞安全的前提下,汽车轻量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有的汽车B柱加强板,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由同一块厚度均匀的钢板冲压而成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制作简单,可以较好地保证零件的整体平整性和尺寸精度,但是钢板厚度是按强度所需的厚度最大值设计,因此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二是B柱加强板上下段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通过焊接连接而成的分块式结构,这种结构在车身轻量化方面有所改善,但增加了零件的数量和加工量,而且零件表面的平整度无法保证,零件尺寸精度也会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能够提升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及降低车身的重量,达到车身轻量化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B柱加强外板,包括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上段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下段部分的厚度。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上段部分内侧,设有与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连接的B柱加强内板。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与所述B柱加强内板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B柱加强内板由相互连接的两块高强板组成。
其中,所述两块高强板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采用激光拼焊板制成,所述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之间具有一激光拼焊缝。
其中,所述激光拼焊缝位于汽车座椅的H点以下。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上设有凸起的吸能筋和凹槽。
其中,所述B柱加强内板设有凸起的吸能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结构,以及如上所述的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所述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固定于所述车身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B柱加强板外板是由激光拼焊板整体冲压而成,激光拼焊板由上下两段组成,其上段料厚较厚,下段料厚较薄,在碰撞时主要是上部承受撞击力,需要较大的强度,该设计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又降低了整体的重量。B柱加强板内板是由两块高强板焊接而成,其位置主要靠近上铰链附近,与B柱加强板外板通过焊接连在一起,此结构可以使上段在碰撞时减小变形,以减小B柱内饰板等对车身内部的侵入量,有效的保证了乘员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整车碰撞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B柱加强外板,所述B柱加强外板包括上段部分1和下段部分2,所述上段部分1的厚度大于所述下段部分2的厚度。该B柱加强板外板具体可以由激光拼焊板整体冲压而成,激光拼焊板由上下两段组成,其上段部分1的料厚较厚,下段部分2的料厚较薄,所述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之间具有一激光拼焊缝3;优选的,所述激光拼焊缝位于汽车座椅的H点以下。在碰撞时主要是上部承受撞击力,需要较大的强度,该设计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又降低了整体的重量。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上段部分1内侧设有与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1连接的B柱加强内板4;优选的,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与所述B柱加强内板焊接连接。
B柱加强内板4位于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1的内侧,是侧碰撞击的中间部位,能够有效的减小侧碰时B柱的变形量,尽可能大的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其中,所述B柱加强内板4由相互连接的两块高强板组成;优选的,所述两块高强板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B柱加强外板的所述上段部分上设有凸起的吸能筋和凹槽。这样可以很好地引导碰撞时B柱按照褶皱方式进行压溃,以达到较好的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B柱加强内板设有凸起的吸能筋,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碰撞时B柱按照褶皱方式进行压溃,以达到更好的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9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箱锁
- 下一篇:一种便于车轮装配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