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轮盘类工件的真空压铸铸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0664.0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7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德;李卫荣;杨洁丹;汤铁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14 | 分类号: | B22D17/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4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236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轮盘 工件 真空 压铸 铸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铸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铸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盘类工件的真空压铸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易氧化镁合金被广泛用于高压铸造生产。传统的高压铸造只有一个压射头,因而由充模到凝固的整个过程中的加压和保压只能通过压射头一处来实现。由于这样的原因,镁合金的高压铸造以薄壁零件为主,无法生产需要多处补缩的铸件。这样就显著降低了壁厚差别较大的产品的机械力学性能,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在整个镁合金的铸造过程中,从熔化到凝固必须在保护气氛或者真空条件下完成以避免氧化,现有的铸造方法大多数不适合镁合金的铸造。目前有关金属模重力铸造镁合金专利技术多数具有设备复杂、操作困难等缺点,以至于应用有限。也有一种适用于轮盘类产品的真空高压铸造技术。但其存在明显缺点:断环形横浇道过长造成压力损失严重,导致轮辐和轮缘等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充填不足,并且,补压柱塞磨损严重,真空密封效果不理想,因而成品率低。
高压铸造本身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充模速度过快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氧化物夹杂,因而高压铸造产品不能经过热处理来提高产品性能,产品主要用于装饰性和强度不高的应用领域。真空压铸是一种降低氧化物和气体夹杂的方法,并且在小件产品的压铸领域取得明显效果。至今为止,真空压铸面临一个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就是由于真空通道的堵塞问题而造成的无法使用大口径的真空通道来快速排除大体积模腔内的空气,并且在不堵塞真空通道的情况下快速封闭真空通道。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气体夹杂和氧化物夹杂不理想而导致合金铸件性能低的缺陷,人们需要一种改进的铸造装置以便获得气体夹杂和氧化物夹杂少的致密的镁合金铸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盘类工件的真空压铸铸造装置,其能够获得气体夹杂和氧化物夹杂少的致密的镁合金铸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轮盘类工件的真空压铸铸造装置,包括浇注系统中的压铸模具,以及具有轮缘、轮辐以及轮芯各部位的模腔,在所述轮缘部位的外周设有由多个内浇口连通的两条半环形流道,内浇口设在各轮缘与流道之间对应轮辐位置,流道注入熔体的入口与压铸模具模腔的下方于容纳熔体的压室连通,压室前端一侧开有浇注口,压室内设有可往复移动的压射冲头;所述轮芯最后充填的大孔径部位接有抽真空系统的真空通道,装有真空阀的真空通道另一端接有真空泵;所述模腔的轮芯部位与真空通道设置的开口处,设有具有补压杆的增压缸构成的补压系统。
所述抽真空系统的真空通道上设有真空罐以及过滤器。
所述补压系统中于模腔中壁厚较大的部位可设置分体式补压杆。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两条半环形流道和多个内浇口,达到了轮缘的分段充模以使镁合金熔体前沿于轮辐的一端会聚,之后通过轮辐会聚于轮芯,避免了轮缘上的熔体交汇死点和由此造成的缺陷和性能降低;
2、设置抽真空系统,减少镁合金熔体浇铸时的空气阻力和氧化;
3、压射冲头在压室内以低压射速度向前移动,使合金熔体以小的速度充模,可降低熔体在充模过程中产生的紊流,降低气体和氧化物夹杂产生的可能;
4、补压杆对壁厚部位进行压力补缩,得到致密的镁合金铸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轮盘类工件的真空压铸铸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浇注系统的流道及模腔的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腔,2.轮缘,3.轮辐,4.轮芯,5.流道,6.入口,7.内浇口,8.压室,9.浇注口,10.压射冲头,11.熔体,12.真空通道,13.真空通道开口,14.真空泵,15.真空阀,16.补压杆,17.增压缸,18.真空罐,19.过滤器,20.压铸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其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铝合金或其它金属的齿轮、皮带轮等其它轮盘类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0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