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697.7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3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伯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友凡 |
主分类号: | F01P11/04 | 分类号: | F01P11/04;F01P11/14;F01P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30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如汽车、卡车等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现代工业社会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让汽车保持在正常状态下运行至关重要,而其中的车辆冷却系统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车辆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发动机可以迅速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传统的车辆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它包括水泵、水箱和连接它们的管路,传统冷却系统的循环都是通过水泵作用,使冷却水依次流经发动机后进入水箱进行散热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水再回到水泵中进行循环。
有些车辆如拖拉机、农用车辆或是卡车等由于一般情况下负载均较大,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较多,水箱中的冷却水温度都比较高,而在高温下水是极易蒸发的,所以需要使用者时刻注意水箱中水量情况,一旦缺水便及时向水箱内加水,若未及时加上足量的水,则会导致发动机的损坏,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它能够有效避免冷却系统缺水及损坏发动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与发动机的热水出口相接,还包括绕车辆周身设置的循环冷却管道,该循环冷却管道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相接,该循环冷却管道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水入口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防止冷却水倒流的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冷却管道为绕车辆至少一圈设置的环形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冷却管道上设有多功能支路。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支路包括应急用喷枪。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支路包括制热循环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支路包括喷雾清洁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支路包括包覆在车辆排气管上的散热循环套。
作为优选,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水量显示表以及温度显示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使吸收发动机热量后的热水经绕车辆周身设置的循环冷却管道进行冷却,并使冷却后的冷却水重新进入冷却循环,因为循环冷却管道的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因此可快速地将热水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冷却水因高温而蒸发掉的情况,使用者无需随时关注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量,一次加水可以行驶很长时间,避免缺水导致发动机的损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2、储水箱;3、发动机;4、循环冷却管道;5、单向阀;6、制热循环管路;7、喷枪;8、排气管;9、散热循环套;10、喷雾清洁装置;11、水量显示表;12、温度显示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包括水泵1和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的进水口与发动机3的热水出口相接,还包括绕车辆周身设置的循环冷却管道4,该循环冷却管道4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箱2的出水口相接,该循环冷却管道4的出水口与发动机3的冷却水入口相接,所述循环冷却管道4上设有防止冷却水倒流的单向阀5,所述循环冷却管道4为绕车辆一圈设置的环形管道,也可以是两圈或三圈等,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所述循环冷却管道4可将其内热水的热量散发出去。
工作时,通过水泵1带动吸收发动机3热量后的热水通过储水箱2后进入循环冷却管道4进行循环冷却,而循环冷却后的冷却水则由发动机3的冷却水入口进入发动机3继续对发动机3进行冷却,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冷却系统。
由于本系统中对热水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管道4是绕车辆周身设置的环形管道,其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因此可快速地将热水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冷却水因高温而蒸发掉的情况,使用者无需随时关注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水量,一次加水可以行驶很长路程与时间,避免缺水导致发动机3的损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便于使用者使用,可以在循环冷却管道4上设置若干多功能支路,所述多功能支路可以包括应急用喷枪7,该喷枪7可拆式设置在车辆上,其进水口接在循环冷却管道4上,当发生紧急情况,如车内或其它地方起火时,可利用该喷枪7喷水进行应急,为大规模灭火提供必要的准备时间,有效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友凡,未经伯友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栅尺尺板绝对码道刻线精度的非接触式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顶升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