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金属内衬的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6704.6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惠;姜利沙;邓卫东;汪锋;邓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3C25/66 | 分类号: | C03C25/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金属 内衬 去除 光纤 表面 覆层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溶槽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由恒温烙铁作为热源的加热溶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光纤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用约210℃的浓硫酸腐蚀去除光纤表面的涂覆层。通常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加热溶槽,其是由非金属材料的空心圆柱体1和盲孔圆柱体2所构成,空心圆柱体1的内径与盲孔圆柱体2的内径相同并且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孔与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相通,在盲孔圆柱体2的圆弧面上设置一个圆形凹槽3用于放置待加热的浓硫酸,在圆形凹槽3上与盲孔圆柱体2的轴线垂直的直径上开一个恰好容下光纤的自盲孔圆柱体2圆弧表面至圆形凹槽3底部的槽4用以放入和取出待腐蚀的光纤,将恒温烙铁作为热源,改进恒温烙铁的头部加热体并穿过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至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中凹槽3的底部位置。当该加热溶槽的圆柱型心部与恒温烙铁的头部采用间隙配合时,易产生恒温烙铁的头部在带有加热溶槽的盲孔圆柱体2盲孔中的串动,导致浓硫酸的温度波动,影响清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质量,从而埋下光纤产品的质量隐患;当该加热溶槽的圆柱型心部与恒温烙铁的头部采用过盈配合时,由于恒温烙铁的头部散热不均匀,很容易损坏烙铁芯,降低恒温烙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中热源的使用寿命,并避免热源在带有加热溶槽的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中串动,特提出一种带有金属内衬的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金属内衬的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其构成如图2所示,在原有加热溶槽的基础上,即:由非金属高温材料的空心圆柱体1和盲孔圆柱体2所构成的加热溶槽,所述空心圆柱体1的内径与盲孔圆柱体2的内径相同并且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孔与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相通,在盲孔圆柱体2的圆弧面上设置一个圆形凹槽3,在圆形凹槽3上与盲孔圆柱体2的轴线垂直的直径上开一个槽4,所述非金属高温材料的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孔和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内,附着一个带有金属锁紧螺母5的金属衬套6,所述金属衬套6与非金属的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孔和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采用过盈配合,并伸展至盲孔圆柱体2盲孔的底部,金属锁紧螺母5与恒温烙铁本体7 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改善了恒温烙铁头散热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恒温烙铁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加热溶槽与恒温烙铁本体的固定连接,避免了恒温烙铁的头部在带有加热溶槽的圆柱体盲孔中的串动所导致的浓硫酸温度的波动,改善了清除涂覆层后的光纤表面的纯洁度,提高了光纤产品的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加热溶槽俯视图;
图2是带有局部剖视的本发明的加热溶槽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飞机导航用光纤陀螺中的某些光纤产品的加工中,需用到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采用日本HAKKO公司生产的937型恒温烙铁作为热源,并对烙铁头进行调整改进以适应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的要求;如图2所示,用高温氟塑料制作空心的圆柱体1和带盲孔及溶槽的圆柱体2,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金属锁紧螺母5和衬套6,衬套6与空心圆柱体1的空心孔和盲孔圆柱体2的盲孔采用过盈配合,将金属锁紧螺母5与恒温烙铁本体7连接固定,构成一个带有金属内衬的去除光纤表面涂覆层的加热溶槽。该加热溶槽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使937型恒温烙铁的正常使用周期由30天提高到300天,按照生产线现有4个腐蚀工位,每个工位2只烙铁,每只300元计算节约烙铁维修成本21600元/每年,提高了937型恒温烙铁的使用寿命9倍;由于金属锁紧螺母5与恒温烙铁本体7的连接固定,避免了加热体在盲孔圆柱体2盲孔中的窜动,稳定了溶槽中浓硫酸的温度,最终保证了光纤产品的加工质量,提高了飞机导航用光纤陀螺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6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