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355.6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4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裕洲;倪瑞铭;赖炳旭;詹孝顺;吴正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项荣;姚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尤其涉及一单层结构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
背景技术
图1为公知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电极图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容式触控传感器1在一基板表面以第一次制造过程布设二相邻的第一轴向电极区块10、第一轴向导线11及二相邻的第二轴向电极区块12,第一轴向导线11连接该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区块10,且该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区块12分置于第一轴向导线11双侧,以第二次制造过程在第一轴向导线11上覆盖一绝缘层15,并以第三次制造过程在该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区块12之间连接一金属制的第二轴向导线13,而使第一轴向导线11与第二轴向导线13之间形成电性绝缘,以构成一触控电路图形。由此可知,公知电容式触控传感器1的制造过程繁琐、成本高昂,而且连接第一轴向电极区块10、二轴向电极区块12的第一电极引线14、第二电极引线16皆为金属材质,占据一部分的触控区域,所以导致触控电子产品的屏幕相对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具有产品轻薄及制造成本低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可以增加触控时的面积,进而增加感应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的设置不会导致触控电子产品的屏幕相对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实施例,一种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引线,其中,该每一条第一电极引线连接一第一电极;多个该第一电极,彼此间隔排列;多条第二电极引线,其中该每一条第二电极引线串连有多个第二电极;以及多个该第二电极,彼此间隔排列;其中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多个第二电极彼此交错设置。
其中,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形状大致呈Y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具有单层结构,而且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及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皆可在单一制造过程中形成,不需繁琐的多次制造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轻薄及制造成本低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形状大致呈Y形,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具有斜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且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走的是非直线的架构,与公知的直线走线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触控时的面积,进而增加感应的精确度,有效地改善感应线性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及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质,不需占据另外的区域,不会导致触控电子产品的屏幕相对较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电极图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实施例一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实施例二的部分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1
第一轴向电极区块10
第一轴向导线11
第二轴向电极区块12
第二轴向导线13
第一电极引线14
绝缘层15
第二电极引线16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2
第一电极20
第一部分201
第二部分202
第一电极引线22
斜向段221
第二电极24
第三部分241
第四部分242
第二电极引线26
斜向段261
透明基板28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3
第一电极30
第一电极引线32
第二电极34
第二电极引线36
透明基板3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