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移动开关的多通道加药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4313.4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4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邱宇;袁媛;李科;李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开关 通道 加药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混药使用的加药仪。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常给病人输液或者通过静脉滴注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药物常存储在输液容器内,而输液容器内的药液注入常常通过加药仪实现。
现有技术中,加药仪包括基座、混药接口和加药嘴,混药接口设在基座上,混药接口由基座内的混药通道向外延伸出基座形成,混药接口为圆柱状中空结构,混药接口的端部连接加药嘴。上述结构的加药仪主要实现一瓶药物和溶液混合,不易实现两瓶或两瓶以上的药物和溶液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实现两瓶或两瓶以上的药物和溶液混合的带移动开关的多通道加药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移动开关的多通道加药仪,包括混药接口、混药嘴和移动阀芯,所述混药嘴包括混药卡体和加药针,所述加药针固定在混药卡体内的底部;所述移动阀芯安装在混药接口内并可沿混药接口的轴向移动,移动阀芯的外壁与混药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移动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混药接口的外壁沿轴向至少设有两个支接口,每个支接口与一混药嘴连接,支接口并与连接的混药嘴上的加药针内的通道相通;混药时所述移动阀芯的侧壁上的一通孔与混药接口上的一支接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阀芯的侧壁上具有一个通孔,所述混药接口的外壁沿轴向至少设有两个支接口,所有的支接口呈一直线分布;移动阀芯在混药接口内移动时所述通孔可与混药接口上的支接口轮换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移动阀芯的侧壁上沿轴向错位开有多个通孔,所述混药接口在其轴向上错位设有与通孔数量相等、且配合使用的支接口;滑套在混药接口内移动时所述移动阀芯的侧壁上的通孔分别可与混药接口上的支接口一对一轮换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药接口的内壁沿其轴向设有一滑槽,所述移动阀芯的外壁沿其轴向设有一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移动阀芯上设有用于驱动移动阀芯上下移动的手柄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混药接口设在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混药卡体、支接口和混药接口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加药针位于混药卡体内的针尖上套有自毁式密封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自毁式密封套采用弹性、韧性或软质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沿轴向设有至少两个支接口的混药接口和侧壁开有至少一个通孔的移动阀芯组成移动开关,混药时移动阀芯的侧壁上的一通孔与混药接口上的一支接口连通,每个支接口的端部连接一混药嘴,在混药时,通过该移动开关既可实现有选择性的进行混药,又可实现两瓶或两瓶以上的药物混合,从而能有效的搭配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带移动开关的多通道加药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中: 1—混药接口; 2—混药嘴; 3—移动阀芯; 4—通孔; 5—支接口; 6—基座; 7—混药卡体; 8—加药针; 9—滑轨; 10—滑槽; 11—手柄盖; 12—限位台阶; 13—限位凸块; 14—自毁式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2所示,带移动开关的多通道加药仪,包括混药接口1、混药嘴2、移动阀芯3和基座6。混药嘴2包括混药卡体7和加药针8,加药针8固定在混药卡体7内并可沿混药卡体7的轴向移动。混药接口1设在基座6上,混药接口1由基座6内的混药通道向外延伸出基座6形成,混药接口1为圆柱状中空结构。移动阀芯3安装在混药接口1内并可沿混药接口1的轴向移动,移动阀芯3的外壁与混药接口1的内壁密封配合。移动阀芯3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4,混药接口1的外壁沿轴向至少设有两个支接口5,每个支接口5与一混药嘴2连接,支接口5并与连接的混药嘴2上的加药针8内的通道相通。混药时所述移动阀芯3的侧壁上的一通孔4与混药接口1上的一支接口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装置
- 下一篇:含硼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