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扭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6483.8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迹;李滨辛;何后裔;杨国斌;马芳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3/00 | 分类号: | G01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扭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测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测扭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中,经常需要测试扭矩,例如在对点火开关进行耐久性能试验前,要对点火开关进行钥匙扭矩的测试,而测扭矩,通常使用测扭台等设备。在测扭过程中,需要测试设备的测试端适应不同位置的需求,然而现有的测扭设备的测试端位置均不能水平移动,往往需要移动整个测扭设备来调整测试端的位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2162780A,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发明的名称为扭力轴数控强力扭转测试试验台,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扭力轴数控强力扭转测试试验台,其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连接磁粉制动机构,通过大传动比行星齿轮的传动机构,带动十字滑块组合机构、前后装夹机构实现对被测扭力轴施加扭转力矩。同时采用工控机作为人机界面,可对不同车型的扭力轴工艺参数进行设置。包括扭转方向、扭转角度、扭转次数、最大予扭角时保持时间等,并具有测试参数显示和记录功能。可实时显示角度与扭转力矩变化曲线。实现对扭力轴的预扭强化,以挥扭力轴芯部材料的承载潜能,提高扭力轴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其不足之处仍是测试端位置不能根据需求水平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扭矩测试台测试端不能根据需求而移动的不足,提供了测试端可水平移动的测扭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测扭台,包括基板,所述的基板上设有与基板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上设有测扭装置,所述的基板一侧还设有动力电机、与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的丝杆,所述的动力电机的转轴与丝杆同轴相连,所述的丝杆上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套,所述的螺套通过连板与滑块相连。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测试扭矩时,若需水平移动测试端,可启动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转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上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套,丝杆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螺套的水平运动,螺套带动测扭装置水平运动,也即带动了扭矩的测试端的水平移动,而通过控制动力电机的正转、反转,可控制螺套向两个相反方向的水平移动,也即可控制扭矩的测试端在水平方向上来回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测扭装置包括两块平行的竖板,所述的两块竖板之间设有与两块竖板均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的转杆一端设有测扭电机,所述的测扭电机的转轴与转杆同轴相连,所述的转杆另一端设有扭矩测试头,所述的转杆上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的扭矩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信号输出设备相连。扭矩测试头用于与被测物连接,测扭电机提供测扭矩时的旋转动力来源,扭矩传感器测量扭矩并通过数据线将测量结果输出至信号输出设备。
作为优选,所述的信号输出设备是单片机二次仪表。单片机二次仪表接收扭矩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将其转化为数据输出,操作者可直接读取数据来确定被测物的扭矩。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块竖板通过一块横板相连,所述的横板与滑块固定连接。可保证两块竖板、滑块之间稳固连接,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丝杆的两个端部设有光滑的杆头,所述的基板上设有两块与基板垂直的丝杆架板,所述的丝杆架板上设有与杆头直径对应的杆头孔,所述的丝杆穿过杆头孔,所述的杆头与杆头孔位置对应,所述的丝杆与丝杆架板转动连接。使丝杆有了一个限位,可防止因震动引起丝杆脱离原有轴线而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板与横板、连板与滑块均固定连接。可保证连板与整个测扭装置的稳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力电机是旋转伺服电机。旋转伺服电机可精确的为丝杆提供旋转动力,也即精确的控制水平方向的位移。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丝杆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使得被带动的测试端能够水平移动;(2)通过旋转伺服电机,可精确的控制水平移动的位移;(3)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板1、滑块2、动力电机3、丝杆4、螺套5、竖板6、转杆7、测扭电机8、扭矩传感器9、扭矩测试头10、丝杆架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6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