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2761.4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焘;张福强;张加聪;陈文强;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4/08;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近 一体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灯,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的车灯需要有切换远光灯与近光灯的功能,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采用远光灯与近光灯分开设计,即提供两套车灯,一套车灯提供近光灯,另一套车灯提供远光灯,但此种设计无疑会提高成本并带来空间布置困难;另一种是采用远近光一体灯,并依靠灯内的遮光板来切换远光与近光。
图1与图2即揭露一种远近光一体灯,包括灯座11、发光体12、透光罩13、遮光板15、及电磁阀16。发光体12设在灯座11内并位于灯座11一端,透光罩13结合在灯座11的另一端。遮光板15和电磁阀16设在灯座11内。当遮光板15位于竖直位置时,如图1所示,发光体1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X经灯座11内壁上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近光照明,而发光体1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Y经灯座11内壁下部反射后则被竖直的遮光板15阻挡,无法从透光罩13射出。当电磁阀16通电并牵引遮光板15倾斜一定角度后,如图2所示,发光体1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X经灯座11内壁上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近光照明,而发光体1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Y,由于不再被遮光板15阻挡,将经灯座11内壁下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远光照明。因此,通过控制电磁阀16即可利用遮光板15来切换该远近光一体灯的远光与近光。
中国采取的是右行制,驾驶员在左边,是谓左驾。而英联邦等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左行制,驾驶员在右边,是谓右驾。这些由于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近光光型也不同(明暗截止线不同),这就造成了此类国家间的交通车辆的前照灯无法通用,汽车无法正常通行。现行部分车型采用压平近光明暗截止线来临时满足会车要求,但是不能满足国家的交通法规。故需要考虑解决在满足法规条件的基础上对于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之间交通车辆的通行问题,即考虑在左驾或右驾时都能实现远近光一体灯的远近光切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左驾或右驾时,远近光一体灯上都能实现远近光快速切换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包括远近光一体灯,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组合遮光片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组合遮光片由第一遮光板与第二遮光板组成;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一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近光明暗截止线;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二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近光明暗截止线。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运动轴,所述组合遮光片安装在所述运动轴上,所述运动轴的两端部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突轴和第二突轴,所述第一、第二突轴分别与第一、第二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电机分别具有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的第一伸缩轴和第二伸缩轴,所述第一、第二伸缩轴的未端部位分别设有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第一、第二拨叉分别与第一、第二突轴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由缩回到伸出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运动轴带动组合遮光片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由伸出到缩回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运动轴带动组合遮光片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二电机无作用。
进一步地,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远光功能,第二电机无作用。
进一步地,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远光功能,第一电机无作用。
进一步地,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二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一电机无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夹设一角度,所述运动轴位于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夹角的顶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的夹角为150度,且从侧视角度看,所述第一、第二突轴与第一遮光板的夹角为75度,所述第一、第二突轴与第二遮光板的夹角也为7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的高度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煤气化装置的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空气冷却型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