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型起动熄火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1713.3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顺水;徐晖;范呈祥;王学祥;李成林;江桂宁;孙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顺昌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0 | 分类号: | B60K2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45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起动 熄火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柴油车用熄火控制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水型起动熄火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车起动熄火控制器主要由壳体、底盖、箱体、上盖总成、小轴、电机总成、涡轮、密封圈、拉杆总成、拉索总成、线束总成等相关零部件组成,开关的工作原理是:拉索总成一端与汽车油泵阀门连接,另一端与起动熄火控制器上的拉杆总成连接;当汽车点火开关起动或熄火时,分别通过起动熄火控制器内部触点与直流电机形成回路,由直流电机转动,经蜗杆涡轮机构减速,将涡轮的圆周运动转变成拉杆机构横向运动,带动拉索总成往复运动,以此来控制柴油发动机油泵开关的启闭。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柴油车起动熄火控制器由于密封性不良,靠起动熄火控制器外部的一帆布包装袋进行密封,但由于包装袋开有三个小孔供安装螺钉穿过,内部往往由于进入灰尘和水等,而且灰尘和水易通过拉索总成出口和插接器等部位进入起动熄火控制器,导致开关失效,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内部进入水引起冻结,造成电机电流过载,使电机烧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水型起动熄火控制器,通过提高产品的密封性,实现产品防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外壳和盖板;所述控制器包括本体、导线总成和拉线,外壳密封且顶部开口,导线总成和拉线分别位于本体的两端,本体设置于外壳内,拉线从外壳的一端穿出,导线总成从外壳的另一端穿出,盖板密封设置于外壳的顶部。
所述盖板和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可以确保盖板和外壳连接的密封性。
所述盖板和外壳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上涂覆橡胶密封层。固定方式简单,并实现密封。
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到车辆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涂覆橡胶密封层。
所述外壳内设有环形密封圈,拉线和环形密封圈过盈配合,可以防止水和灰尘进入。
所述外壳内设有线束密封件,导线总成穿过线束密封件。
所述本体和盖板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上涂覆橡胶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使产品能达到完全密封,达到GB/T 494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标准中IP65级别,即对灰尘完全密封,能承受外部任何方向往产品喷水无影响,产品工作稳定可靠,耐久性好;同时安全可靠,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除去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控制器、外壳1和盖板2;所述控制器包括本体3、导线总成4和拉线5,外壳1密封且顶部开口,导线总成4和拉线5分别位于本体3的两端,本体3设置于外壳1内,拉线5从外壳1的一端穿出,导线总成4从外壳1的另一端穿出,盖板2密封设置于外壳1的顶部。
盖板2和外壳1之间设有2mm厚的密封垫圈6,可以确保盖板2和外壳1连接的密封性。盖板2和外壳1通过螺钉7固定,所述螺钉7上涂覆橡胶密封层。固定方式简单,并实现密封。外壳1内设有环形密封圈11,拉线5和环形密封圈11过盈配合,可以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外壳1内设有线束密封件12,导线总成4穿过线束密封件12。本体3和盖板2通过螺钉7固定,所述螺钉7上涂覆橡胶密封层。
盖板2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到车辆上的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上涂覆橡胶密封层。本实施例中选用螺钉7,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其他连接件21。
装配时,由于熄火控制器质量大,装车位置振动大,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增强聚甲醛材料制成。拉线5从外壳1中间穿过,通过环形密封圈11过盈配合完全阻止灰尘和水的进入;导线总成4先穿过线束密封件12,然后压入外壳1,完全阻止灰尘和水的进入;先将本体3与盖板2通过三个螺钉7紧固,为确保该处密封,螺钉7上涂覆橡胶密封层;然后将外壳1与盖板2,通过八个螺钉7紧固,这样产品就完全密封,达到IP65等级;装车时过盖板2上面的两个螺钉7安装在汽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顺昌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黄山顺昌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1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